正當瘦肉精、染色饅頭等問題人人喊打之際,三聚氰胺的“幽靈”再次現身:最近,重慶警方查獲從內蒙古輾轉來渝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標的“問題奶粉”2.6萬多公斤。不法商家以低于市場價近萬元的價格“攻陷”零售商,“問題奶粉”險些被制成兒童喜愛的冰糕進入市場。
■事件
“問題奶粉”輾轉千里入渝
今年3月25日,重慶警方接到線索,稱重慶吉喜達食品有限公司一大批用于生產冰糕等食品的原料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標。警方專案組迅速封存了該公司及上游商家的奶粉2.6萬多公斤。檢測發現,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標,長期攝入可能損害腎臟,造成患兒多發泌尿系統結石。
重慶警方分赴全國各地調查,挖出了一條長達數千公里的“問題奶粉”行銷路線圖:
2009年10月,一批由內蒙古扎賚特旗威力斯乳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多達3萬公斤的“問題奶粉”被用于抵債,交給廣西八旗商貿有限公司。這批奶粉明顯可疑。它用簡陋的白色編織袋包裝,包裝袋上無廠址、無生產日期、無品名,且部分奶粉板結嚴重。但它卻暢行無阻,先被運至河南漯河市一處種子市場倉庫存放,一年后又轉移到重慶一處倉庫存放,輾轉數千公里。今年3月,部分奶粉被低價賣給重慶吉喜達食品有限公司。
幸運的是,重慶吉喜達公司在購進“問題奶粉”后不久即被查。之前企業停產檢修設備,“問題奶粉”尚未流向生產銷售環節。目前廣西、內蒙古、重慶相關公司負責人已被刑事拘留、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
■探因
靠低價攻陷中下游廠商
有毒有害食品為何不但屢禁難絕,反而花樣翻新?記者調查發現,首先是不法商家的“低價攻勢”和巨大利益誘惑所致。經查證,廣西八旗商貿有限公司“問題奶粉”賣給重慶吉喜達公司的價格是每噸2.2萬元,獲利甚豐,但每噸仍低于市場價近萬元。
其次,一些地方對食品藥品生產和流通監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這次在渝被查獲的“問題奶粉”,近年來曾因三聚氰胺含量超標等質量問題幾次被通報。然而“問題奶粉”仍然暢行各地。
此外,行政執法部門和刑事執法部門缺乏有效銜接,導致違法成本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