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健(化名)今年8歲,剛出生時也活潑可愛,可一天一天長大后,父母卻發現他的智力水平在一天一天降低。現在,健健除走路沒大礙外,生活不能自理,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喊。經重醫兒童醫院檢查,健健患有苯丙酮尿癥(PKU),不能吃魚蝦等高蛋白食物,可惜發現得太晚了。
同胞妹妹出生后,也被檢查出同樣的遺傳疾病,但一開始就遠離了高蛋白食物。昨日,在兒童醫院治療兩年的妹妹經過評估,一切正常。
剛出生時沒發現問題
據健健父親劉先生回憶,健健剛出生時,并沒有發現什么問題。隨著健健長大,劉先生發現,健健表情越來越呆滯,反應越來越遲鈍,到了兩歲多時,連說話都老是學不會,劉先生夫婦才意識到,兒子可能是智力發育落后。
劉先生夫婦中年得子,更讓夫婦倆絕望的是,健健現在8歲了,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喊。
女兒出生揭變傻之謎
因健健智力發育落后,在他6歲那年,劉先生夫婦又生下了女兒彤彤,正當劉先生夫婦喜出望外時,又一個噩耗傳來了。
彤彤出生3天后,接受了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發現,患有一種罕見病———苯丙酮尿癥(PKU),這種病患者因為自身遺傳代謝缺陷,一生下來就注定要一輩子與低蛋白質的特殊飲食為伴,如果越界吃魚、蝦、蛋等高蛋白食物,這些食物就如同毒藥一般,攝入量越大智力受損衰退就越嚴重,甚至會影響代謝功能,引發其他病發作導致死亡。因此,幾乎世上所有的舌尖美味都和他們終身無緣。
直到這時,劉先生才想到變傻的兒子,于是,帶著健健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檢查。果然,健健被確診為苯丙酮尿癥患兒。但遺憾的是,當時健健已經6歲了,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中心主任鄒琳教授說,如今,苯丙酮尿癥是一種可篩查可治療的疾病,苯丙酮尿癥兒童只需要限制苯丙氨酸的攝入量,遠離肉、魚、蝦、蛋及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食用低苯丙氨酸食物,如蔬菜、豆類等,成年后可在營養師的指導下少量食用肉類,同時保證足夠的營養和熱量,定期采血復查苯丙氨酸濃度,并根據專科醫生建議調整食物結構和攝入量,就能夠健康發育,近90%的患兒智力可達正常。
據鄒教授介紹,像彤彤這樣的苯丙酮尿癥兒童,重慶地區每年就出生幾十例,加上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CH)、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H)及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G6PD)三種代謝缺陷,出生缺陷兒童的數目每年達數百例。
目前,由于兒童醫院新篩中心對彤彤病情的及時確診,劉先生夫婦積極配合,2歲的彤彤聰明伶俐。孩子的媽媽說:“要是健健也能摟著我的脖子,喊我一聲媽媽,我就更幸福啦。”說完,流下了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