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重慶渝北區委書記沐華平接受新華網專訪時指出,渝北區要謀求錯位發展,將通過總體規劃、實行功能分區、建三大支撐平臺、交通帶動農村等方面措施,把渝北建設成為臨空都市區。
沐華平介紹說:“目前渝北正在規劃建設臨空都市區。以前城市的規劃建設通常是考慮它的整體布局,看重的是地段。如今,可達性成為城市競爭的核心要素。渝北區提出打造臨空都市區,是改變過去以物為導向,變成以人為導向。加速發展臨空都市區,是渝北獨特的發展戰略。”
對于如何建設臨空都市區,沐華平向本網記者詳細描繪了以下四點措施。
首要是總體的規劃;其次是功能分區,臨空都市區要有臨空制造功能、臨空商務功能、臨空物流功能,還有其它的社會基礎設施;三是建設三大支撐平臺;四是交通帶動農村發展。
三大支撐平臺
第一支撐平臺,從機場到三農地區長約20公里、縱深寬度約3公里,達60平方公里的一個黃金地段,把它打造成臨空創新經濟走廊,使其可以承載高端制造、高端商務、高端研究開發機構等平臺。
第二支撐平臺,渝北正在打造國際大數據谷,國際大數據谷要聚集一大批國際跨國公司,布局大的數據增值服務。
第三支撐平臺,利用保稅港區發展保稅這方面的物流、加工以及維修和分布中心等等。從而促使渝北整個臨空都市區的發展重點更加突出。
對于如何利用交通帶動渝北農村發展,沐華平說:“臨空都市區的建設還要強化帶動農村,將啟動兩條重要的基礎設施干道,一是南北大道,從保稅港區到興隆鎮有8、9公里長度的大道,帶動北部地區發展,二是從龍興工業園區,經過石船再到統景這條大道,可以帶動渝北工業園區和旅游區的發展。這兩條大道是渝北最近正在認真進行謀劃的。
農民收入五年翻一番
沐華平說:“農村的發展,核心問題是農民的收入。農民的收入包括農民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其他方面收入。渝北促進農村地區發展,將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民收入建設好美麗新農村。”
據了解,渝北提出來一個“倍增計劃”:五年內農民收入要倍增,使渝北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從目前的1萬要變成2萬。要實現倍增目標,就需要年均收入增長15%左右,這樣才能翻一番。
渝北布局了十萬畝農業產業化基地,抓高效農業的發展,要提高畝產的收益,發展高效的農作物、蔬菜、水果這些品種,使農民這方面的收益有大幅度提高。
沐華平說:“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人均GDP在1萬美金這樣一個當口,財產性收入占比重要超過5%,甚至到6%、7%,但是渝北目前只占了3%,從3%要提高到5%,甚至到7%,就有一個改革的問題。中央的三中全會有一個專門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的一些新的思路和考慮,渝北區就要努力的通過改革的辦法,來提高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比方說農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怎么樣從改革的思路,讓他們能夠出讓、租賃,使他們的這種財產性收入大幅度提升,這是我們需要努力考慮的一個重要的目標。”
“就農民來講,財產性收入,是一個突破口,這樣才能提高整體的農民純收入。就農業來講,就要通過農業的產業化,通過建立公司、基地加農戶這樣的組織方式,來提高農業的集約化水平,使高效農業在渝北區得到更大的發展。”沐華平說。
渝北將建一些高端樓盤
渝北區委書記沐華平接受新華網兩會專訪時介紹說,“渝北不僅要讓一大批高品質企業在落戶渝北,還要讓落下來的企業搬不走,目前要建設一些高端的樓盤,尤其是真正的把渝北的城市管理好,同步實現渝北區在經濟和宜居兩方面平衡發展。”
沐華平說,“渝北最近打造臨空都市區最響亮的口號,讓遠方的客人留下來,就需要有一個非常好的商務環境,更要使我們機場成為一個顧客的通道,讓人們都經過渝北走。第二句話讓我們的企業搬不走,要有很好的住宅,要有很好的商住的環境和物流的設施,所以對渝北來講,我們目前要建設一些高端的樓盤,尤其是真正的把渝北的城市管理好。”
沐華平表示,渝北是全國文明城區,理所應當在城市的住宅規劃、建設、管理當中,能夠真正地“文明”起來。一方面要使樓盤比較適合于老百姓居住,更重要的是日常管理當中,讓老百姓感到城市文明、社會治安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人人之間非常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