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是海關促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一項重要改革。這項改革將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與以往的海關管理模式相比,有哪些創新之處?12月1日,本報記者采訪了重慶海關有關負責人,幫助你5分鐘搞懂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
問題1 如何誕生?
今年4月底,海關總署啟動研究區域通關一體化,積極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在總署的統一部署下,上海海關會同南京、杭州、寧波、合肥、南昌、武漢、長沙、重慶、成都、貴陽、昆明11個海關,推進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工作。8月11日,海關總署正式批準下達了《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方案》,明確改革將于9月22日起,率先在長三角3省1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內的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海關全面展開,試點運作平穩后,逐步有序推廣至整個長江經濟帶其他海關,將海關制度創新的紅利輻射至整個長江流域。
問題2 改革內容是什么?
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是海關推進的一項重大改革,改革的內容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尊重市場和物流規律,對長江經濟帶海關的通關監管與服務實施優勢集成、資源整合、專業分工,打破管理區域界限,通過建立區域通關中心,打造統一的申報平臺、風險防控平臺、專業審單平臺和現場作業平臺(以下簡稱“一中心、四平臺”),實現區域內企業自主選擇報關納稅和貨物驗放地點,區域海關統一高效執法、無縫對接服務。
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模式讓企業自主性大幅提高,企業可自主選擇通關方式、申報口岸、查驗地點。在簡化行政審批方面,海關允許報關企業“一地注冊、多地報關”;允許區域外報關企業在區域內設立的分支機構,在區域海關直接報關;企業可以憑《加工貿易業務批準證》辦理異地加工貿易手冊設立手續,海關不再制作異地加工關封等。
問題3 帶來哪些好處?
好處一: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一體化改革將大幅減少通關審批手續和通關環節,進出口企業辦理跨關區貨物通關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都將顯著降低。以前企業在異地間申報、運輸、放行等可能需要花費幾天的時間,現在海關通關手續可就近辦理,正常情況半天就可以全部完成。
好處二:增強海關的執法統一性。一體化改革后,海關將按照統一操作規范、統一業務流程、統一執法標準為企業服務,使企業無論在哪個海關辦理手續,待遇和標準都一樣,做到“多地通關,如同一關”,省去了企業的往返奔波之苦。
好處三:推動我國其他地區通關一體化發展。相較今年7月開始實施的京津冀一體化改革,長江經濟帶海關的一體化改革參與部門更多,情況更為復雜,改革力度更大,輻射領域亦更廣。與之前海關推出的“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屬地申報、屬地驗放”通關模式所不同的是,本次改革在內容上更加深化,是體制機制創新的改革,有利于真正實現通關一體化。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正與京津冀、廣東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形成了多極聯動的發展態勢,對日后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東北等區域經濟建設,及最終形成全國海關范圍內的通關一體化具有較強的示范與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