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兩任妻子宮頸癌
家住沙坪壩區的蔣先生今年40歲。5年前,他的第一任妻子患宮頸癌去世,如今他的第二任妻子也被診斷為宮頸癌晚期。
第一任妻子的去世,讓蔣先生深感癌癥的可怕。所幸在接下來的常規體檢中,蔣先生身體無礙。
蔣先生37歲時,經人介紹認識了第二任妻子,戀愛1年后結婚。幾個月前,第二任妻子在與蔣先生一次同房后,出現了與第一任妻子相似的癥狀:陰道持續出血,腰部持續疼痛。經過醫院檢查,結果是宮頸癌中晚期。
醫生說法
接診醫生是重慶市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王冬。他介紹,宮頸癌患者99%以上都攜帶有HPV病毒,即人體乳頭瘤病毒,一種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
王冬說,HPV病毒抵抗力強,能耐受干燥并長存活,僅通過高溫加熱或經福爾馬林處理才可滅活。該病毒傳染途徑多,包括性傳播、密切接觸、母嬰產道傳播。
另外,HPV病毒只對女性敏感,在由性行為感染到男性后除了可能提高男性生殖器癌發病率,一般不會產生任何癥狀,但HPV病毒卻會通過感染男性,再傳染給該男性的下一個女性伴侶,誘發宮頸癌。
研究:癌細胞具有傳染性
關于癌癥是否會傳染,近日,《Cancer Cell》醫學期刊發表論文稱,乳腺癌外泌體能導致正常細胞變成腫瘤細胞,發現體外經過外泌體轉化的正常細胞可以在小鼠體內產生腫瘤。
論文指出,癌癥細胞會釋放出自身產生的垃圾,這些垃圾可將附近的健康細胞轉化成腫瘤細胞。癌細胞含有大量外泌體,即帶有蛋白質、DNA和RNA的小型有膜結構,被認為是細胞的垃圾清除系統。一些外泌體可以與周圍細胞融合,并將其攜帶的信息轉移給該細胞。
據悉,外泌體由機體眾多類型細胞釋放,廣泛分布于唾液、血漿、乳汁、尿液等體液當中。外泌體參與細胞通訊、細胞遷移、血管新生和腫瘤細胞生長等過程。研究發現,癌細胞比正常細胞釋放更多的外泌體。
研究人員采集了8名健康人和11名乳腺癌患者的血液,11位癌癥患者中5位的外泌體具有誘導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的作用,8位健康人的外泌體沒有該作用。而外泌體可以在全身自由運輸,且可以將健康細胞變成腫瘤細胞。研究說明癌癥細胞具有一定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