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Uber為何會被查?
市交通執法直屬支隊負責人表示,許多“黑專車”名義上以“租車+代駕”的模式為乘客提供出行服務,實則是許多私家車主“連人帶車”一起參與“專車”招聘,私家車穿著“專車”馬甲進行載客營運行為。
事實上,商業召車軟件的“專車”模式在全國各地引發了爭論,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認定其涉嫌從事非法營運,已相繼叫停“專車”服務。而在我市經營的商業打車軟件中,來自美國的“Uber”打車軟件已經被全面叫停。經過調查,Uber通過網站發布“帶車求職”、“帶車招聘”等招聘信息,并組織應聘私家車主進行現場培訓,鼓動私家車主從事黑車經營活動。接報后,交通執法聯合公安部門迅速出擊,一舉端掉該非法培訓窩點,并對組織者和私家車主進行了法制宣傳教育。
B 怎樣才算“黑專車”?
通過打車軟件下單,由具有相關資質的租賃公司提供車輛,勞務公司提供司機,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專車”目前尚不算違法。但只要提供服務的汽車租賃公司沒有取得經營許可;所屬車輛沒有在相關部門報備;由汽車租賃公司提供駕駛員;出現這三種情況的任意一種,都屬于違法行為。
市交通執法直屬支隊負責人舉了個例子:市民通過某打車軟件下單,由具有資質的租車公司提供車輛,然后該市民又找代駕公司“租”個駕駛員,這樣的行為就目前而言不算違法。但如果提供車輛的租車公司沒有相關資質或者駕駛員不是勞務公司派遣,而是由租車公司或者打車軟件提供,這樣的專車就涉嫌非法營運。
C “黑專車”危害有多大?
一是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影響了出租汽車客運市場穩定。一些與出租車平價的“黑專車”極大影響了合法出租車的生意。在南京,近期就有大量出租汽車駕駛員通過卸載打車軟件的方式來抗議“專車”服務。
二是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甚至刑事治安案件,對乘客乘車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商業召車軟件招募的個體私家車,其性能檢測標準和維修保養周期,均大大低于正規營運車輛,安全性能無法保證。此外,一些商業打車軟件平臺對駕駛人員資質審核流于形式,更不會像正規客運企業定期對駕駛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更嚴重的是,商業打車軟件“專車”駕駛人員良莠不齊,甚至會有違法犯罪分子混跡其中,容易引發刑事犯罪。比如,去年12月17日,我市執法人員在查處Uber非法培訓窩點時,發現其中一名參與培訓的私家車主曾因搶劫被判處有期徒刑且剛刑滿釋放,但他卻成功通過了Uber審核而應聘成功。
三是偷逃稅費,給國家稅收帶來損失,損害公共利益。利用商業電召軟件從事非法營運的車輛,由于可以逃避收入稅收和行業規費,給國家造成經濟損失,也對合法經營的車輛形成了不公平競爭。
四是發生糾紛或者意外事故后,乘客合法權益難以保障。乘客乘坐出租汽車作為消費者在發生意外時不承擔責任,但“專車”就不一樣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乘客在乘坐“專車”時,就是承租人和代駕服務雇傭人,成為幾種民事行為關系的責任主體。租賃期間,因乘客、駕駛人員過錯,發生交通違法、交通責任事故以及造成租賃車輛被扣押、丟失等后果的,由承租人即乘客依法承擔責任。而駕駛員如果在事故中沒有過錯卻受傷的,作為雇傭方的乘客也要對此進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