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館展出的自行車,“德國制造”要變成“德國創造”。
再說“不高興”,進世博園都大半天了,就沒高興起來過。其實呀,生活里的不如意人人都有,房價高得離譜,交通堵得煩心,物價漲得飛快,誰的負擔不是重得要命?!可是“不高興”把這些不高興全部背在身上,統統帶進了世博園,那自然看什么都不高興。
本來,今年的世博會呀,就是全世界各國借了上海這塊場地,一道來討論怎么對付這些不高興的。比如住房問題,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就送來一幢樓房,外墻包著竹子,冬暖夏涼,是專門讓低收入的人住的。這可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中國很多做領導的都去參觀了,還紛紛表示說回到各個城市要學習借鑒。他們到底怎么學的?有什么效果?最后這房子是不是真的公平公開地解決了低收入者的需求?大家都得關心著點,不能因為不高興,就把自己應得的權利放棄了。相反的,越是不高興,越要好好琢磨世博會上的門道,人家是怎么做的,人家為什么能解決這些問題,所有人都來一起琢磨和較真,有些人想蒙事就不那么容易了,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