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嬰兒車是否上街
看城市和諧水平
上海市建設與交通委員會副主任沈曉蘇則提出一個新穎的觀點——用“嬰兒車指數”考察城市和諧水平。他認為,嬰兒車能不能在街頭出現,與和諧社會有密切關系。首先,嬰兒車能不能上街可以反映出一個城市的設施和道路是否無障礙。
此外,家長是否愿意把嬰兒車推到街上,與空氣質量等環境問題有關。城市最大的污染是汽車尾氣和廢氣,不改變空氣污染的現狀,城市道路上就不可能大量出現嬰兒車。
專家建議建架空平臺
實現人車全面分離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董國良提出了更加大膽的想法——建立“節地暢通城市模式”。
董國良介紹說,所謂“節地暢通城市模式”,是由4個要素構成的人車全面分離系統。“第一,約占市區面積20%的地面道路專供汽車行駛。其結果是道路的通行能力是現在的5倍。第二,約占市區面積40%的地面設為停車庫。這樣,停車位的數量將是現在城市的10倍。第三,地面道路上方設蓋板,蓋板與地面停車庫屋頂相連,形成了架空平臺。第四,約占市區面積40%的花園與上述的架空平臺共同構成居民的活動空間。”簡而言之,就是地面快速路網和大面積地面停車庫只供汽車使用,大面積架空平臺和地面花園只供人活動。
作為“節地模式”提倡者,董國良相信,采用節地模式可以將城市的內在動力機制由“擁堵—蔓延—更擁堵”變為“暢通—緊溱—更暢通”,從而使城市系統發生良性質變,成為節地暢通宜居的城市。據了解,這種城市新模式目前正在世博會中國館中展出。
來源:新聞晨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