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離鄉背井婚姻關系多脆弱 尊重成長相廝守秘訣
美國華人小區街頭巷尾常會傳出夫妻離異的傳聞,甚至傳出十對夫妻八對散的說法,知名的心理醫師陳棟墀表示,華人離鄉背井到美國闖蕩,身份跟國內存在著巨大反差,心理上難免沖突,在文化存在差異、身份地位轉換、心靈空虛情況下,婚姻關系特別脆弱。
角色轉換不能適應 日積月累現裂痕
陳棟墀指出,第一代移民工作忙碌又有生活壓力,缺乏時間跟配偶溝通財務及子女管教問題,日積月累逐漸出現裂痕,最后以離婚收場。其中原因之一是角色轉換不能適應。比如原來在家鄉,女性在家相夫教子沒有外出工作,移民之后,在家庭經濟壓力下,女性被迫出來就業,接觸異性多了自然就會比較,有所主張。
婚外情之所以會以辦公戀情居多,因為同事朝夕相處,公司內男同事比較溫柔,容易產生情誼,如果夫妻原來感情不好回家不能溝通,自然產生矛盾。
陳棟墀表示,男性的事業是否發揮,會衍生不同情況要面對,例如男性所學或專長如果無法在小區發揮,被迫回到中國大陸、港臺發展,勞燕分飛自然會出問題。
相反的如果男性從商、從政,事業有成口袋多金受到女性仰慕,就容易有第三者也就是現在流行稱呼為“小三”,特別是公司的助理或秘書在事業襄助有功,很容易爬上凌駕“正宮”之上。而處于相對弱勢的女性既要做家事還要帶子女上學,如果忽略了丈夫,難免被“打入冷宮”。
陳棟墀奉勸華裔夫妻要懂得適當的慰勞自己,算是投資在自己的婚姻上,共同生活幾十年如果沒有二度蜜月當然會單調無味。另一方面,中國夫婦對于性方面不講究,五十歲以上女性到更年期性趣缺缺,在分房睡之后男性就很寂寞產生性苦悶,其實夫妻之間做愛很重要,可以培養感情抒解壓力及問題,可以有效改善夫妻關系。
陳棟墀表示,剛結婚時外遇較少是因為有新鮮感,其實感情每一天都在變化,不要理所當然的以為結婚之后感情會永遠持續,需要用心經營,互相溝通彼此改進,培養共同興趣及目標。
長相廝守秘訣 先要互相尊重
加州沙加緬度州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米利亞喬(Todd Migliaccio)從去年開始進行調查,對象是已婚30年或以上的夫婦,包括另一半已去世的人士,希望找出夫婦能夠長相廝守的原因。米利亞喬說,很多人都在研究為何離婚率越來越高,但他認為,為何有更多人能白頭到老其實更加值得研究,因為這些夫婦歷經歲月洗禮,其豐富的人生經驗更能帶給人啟發。
研究對象之一的是79歲婦人芭芭拉梅辛格,其夫歐內斯特于2007年逝世,享年80歲,當時兩人夫婦已廝守了60年。梅辛格回憶說,她在15歲時邂逅剛從二戰戰場歸來的19歲水手歐內斯特,渡過16歲生辰一個月后,兩人便結了婚。她說,很喜歡丈夫的家人,當她見過丈夫的家人后,便覺得這段婚姻將會幸福。兩人婚后育有4名子女,后更發展成有11名孫兒女和10名曾孫兒女的大家庭,其間兩夫婦也經歷過低潮,但芭芭拉說,從未提過離婚這個字,兩人深愛對方,要永遠在一起。
56歲的茱迪潘尼頓結婚已經30年,她的看法是,夫婦曾同度風浪,如果能捱過風浪,之后夫婦關系就能更加緊密,甚么都能捱得過去。關于夫妻長相廝守的秘訣,茱迪認為是互相尊重,芭芭拉認為是協商,以及有共同及各自的興趣。
米利亞喬副教授對此點評稱,她倆說的都對,所有婚姻都會遇到困難,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困難;所有維持幾十年的婚姻都不是永遠一帆風順的,只是那些夫婦找到方法把問題解決。他說,每對夫婦都是從自己相信的真愛開始,但需要很多年的共同生活才能讓這愛情植根,溝通、尊重和共同興趣是維持婚姻長久的要素。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