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交會明日下午5點閉館 今明部分展品或將更便宜
今明兩天部分展品或會更便宜
海交會開館當天,徐小姐就逛過一遍了。昨日,她還是忍不住誘惑前去再逛了一次。整體下來,徐小姐發現,展會不少東西比前兩日便宜不少。一種牛頭造型的臺灣布丁,開展當天賣70元,昨日50元就可以買到了。
或許是看到人氣如此旺,也或者是不少商品因為剩下不多,所以還沒等到最后時刻就開始降價。
記者看到一款臺灣牛肉醬,原本15元錢一瓶,由于只剩下最后一瓶,參展商很爽快地以10元錢賣給市民。
前一日還賣30元一罐的臺灣葡萄干,昨日只賣20元,不少商品確實比前兩天要便宜。
記者在商交會展館也看到類似場景,有些參展商明確表示,由于參展商品帶回去也比較麻煩,在最后確實會有便宜出售的情況。昨日部分參展商甚至直接掛出寫著“參展尾聲便宜出售”的牌子。
這不是肉,是石頭
賣石頭的“豬肉鋪”
“海交會現場還賣豬肉?”一個看上去像極了豬肉鋪的展位引來不少市民駐足。
一眼望去,該展位掛滿了十幾個“五花肉”,“五花肉”上還放著一個近一平方米大小尚未切割的“白條豬肉”。這些“豬肉”的表面還泛著一層油光,每塊“肉”都由白色的“肥肉”和紅色的“瘦肉”組成。有市民忍不住上前一摸,但這一塊塊“肉”卻堅硬無比。
市民們不禁發問這是啥玩意兒?工作人員給出的答案讓在場的人連連稱奇:這些“豬肉”都是一種純天然的石頭。“豬肉石”學名彩霞石,是地質運動過程中沉積巖或變質巖與其他礦物質接觸色化而成。彩霞石石紋呈紅色,酷似彩霞,又因其長有“皮肉”、“肥肉”和“瘦肉”多層次,顏色酷似豬肉,又稱為“豬肉石”。收藏者多把“豬肉石”看作吉祥、喜慶的象征。
“這應該是保質期最長的豬肉了。”一個逛展的市民打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