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電話詐騙“產業鏈”大起底 團伙分工精細
“專業化”程度高破獲難度大
車主信息打包賣兩毛錢一條
記者調查發現,在電話詐騙這個行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分工之細,“專業化”程度之高,不輸于任何一個陽光產業。而分工的主要目的,是人為增加騙術復雜性,加大警方辦案難度。
據警方透露,許某一伙用的車主資料,都是在網上購買的。記者昨日在網上百度“車主資料”,相關賣家很多,留的多是QQ號,廣告噱頭多是“全國各地都有,可以精準定制”。
記者詢問何為“量身定制”,對方也很坦誠:“你用來做什么?”得到“購車退稅”的答復后,對方顯然是個老手,當即說明三個條件:第一,要新車,至少是半年之內。車主才會相信“退稅”的說法。第二,要幾萬元的低端車。因為買好車的,一般很難上當。第三,要外省的,即便報警了也很難追查。
信息內容包括車子品牌、車牌號、車主姓名、身份證、電話和住址。這種信息,都是打包出售,兩毛錢一條,一千條起賣。“熟客還可以打折。”
專門的取錢團伙抽6%傭金
拿到車主信息,團伙就開始行騙,成功后,取錢是不用自己動手的,一般都委托給“專業人士”,后者則抽取騙來金額的6%作為傭金。此案中,取錢團伙也是安溪人,這種業務聯系在圈內廣泛存在,而且多是固定的,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信任”。
許某供稱,取錢團伙會備有各種銀行卡,以工商、農業、中行、建設、交通、招商六家銀行為主。他要向后者“租用”銀行卡,一張100塊。“B組”報給受害者的,就是租來的卡號。受害者匯款到這個賬號,取錢團伙頭目馬上通知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馬仔”,在ATM機把錢提走。然后存進頭目的賬戶上,最后由頭目存進許某賬戶。
警方透露,取錢團伙有個規矩,不能轉賬,不能用網銀,只能在柜面存款或者在ATM機“無折無卡存款”。比如“馬仔”取出錢后,必須以存款方式,存進頭目賬戶;同樣,頭目也必須先提款,再存錢。
警方告訴記者,這樣一來,他們即便監控許某賬戶,上頭也只能顯示支出或者存入的金額,卻無法看到取錢團伙的賬戶信息。
于是,民警只能根據存款的時間地點信息,趕到當地,調看監控資料。“對方只要戴個帽子或墨鏡,就很難比對得出來。”線索到這里又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