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手足口病進入發病高峰 上月報告手足口病死亡1人
我省手足口病已進入發病高峰,疫情處于上升期。昨日上午,省衛生廳召開2013年全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分析今年初以來手足口病疫情形勢,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省衛生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文加出席會議并作防控工作部署。省疾控中心和省婦幼保健院的專家應邀到會,分別就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點及醫療救治等方面內容作專題講座。各有關醫療衛生單位分管領導及有關醫務人員等共2000余人在主會場或各地分會場參加會議。
省衛生廳昨日還發布了我省2013年4月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上月全省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12760例,死亡19例。本月除鼠疫、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炭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血吸蟲病無病例報告外,其余均有報告。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甲、乙類傳染病為: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淋病、甲型H1N1流感,占發病總數的97.96%;報告死亡的傳染病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甲型H1N1流感、痢疾。
當月,全省共報告丙類傳染病發病9622例,死亡1例。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為:手足口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風疹,占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的99.44%;報告死亡的傳染病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預防手冊
三個癥狀可判斷手足口病
據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處置與信息科副科長、副主任醫師歐劍鳴介紹,手足口病一般癥狀較輕,大多數病人發病時,先出現發燒,然后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感冒癥狀。
同時,福建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劉光華提醒,手足口病具有傳染性,且不少家長沒有很好地進行處理,很容易讓病毒進一步入侵腦部和心臟,引起腦炎和心肌炎。
對于手足口病,家長要先學會進行早期判斷。如果孩子表現出發燒,突發流口水、將手指頭伸到嘴巴,食量明顯減少這三個明顯癥狀,就要考慮可能患上皰疹性咽頰炎或手足口病。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就要及時上醫院就診。
成人感染手足口病要避免傳染孩子
“要小心大人傳染,孩子受罪。”歐劍鳴提醒說,手足口病的潛伏期為2~7天,傳染源包括患者和隱性感染者。除了密切接觸病人的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會傳染手足口病,接觸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也會感染。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統較為完善,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癥狀,但感染后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歐劍鳴提醒,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在疾病流行期間,更要經常給餐具和玩具消毒;多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記者 林雅)
實習編輯:段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