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部分城市綜合體租金下行 下滑20%-30%

核心提示
二手房中介是商鋪最新行情動態的掌握者。“當下,福州金山片區、東區的部分城市綜合體商鋪租金,相較開業初期普遍下滑了20%~30%,高的甚至達到了50%。不單是室外步行街,室內也是如此。”昨日,雙安房產董事長鄭愛新這樣對記者說道。
據了解,未來兩三年,即到2015年底,來自業內的不完全統計,福州市場將再“出世”至少20個城市綜合體,新增加的商業體量將超過200萬平方米,堪比過去20年的商業體量總和。在綜合體并不算密集的當下,榕城“城中城”已初現租金下行,兩三年之后的市場情形不難想象。
這么多“城中城”市民荷包撐不起
城市綜合體爆炸性增長的背后,搶人大戰正“露骨”上演,某商業項目甚至喊出“只要是××的,薪水翻番”,一些核心商業資源也遭到瘋搶(詳見本報此前相關報道)。在看似熱鬧的背后,隱憂也正浮現。“量太大,爆炸性增長必然帶來爆炸性毀滅。”在鄭愛新看來,福州城市綜合體井噴式供應的同時,經濟大環境仍未全面好轉,消費跟不上,市民的荷包撐不起,再加上網購的沖擊,租金下行壓力難免持續存在。
鄭告訴記者,目前開業的城市綜合體項目租金普遍較開業初期下滑了20%~30%。“業主不得不降低期望值,有的門店月租甚至僅為80元/平方米,與市中心沿街商鋪動輒幾百元/平方米相距甚遠,退租、空置率也正抬頭。”
福州一家主流百貨高層也坦承,去年以來,由于經濟大環境不景氣,連累零售業,零售商的擴張速度遠遠趕不上計劃中的城市綜合體的膨脹速度,招租情況普遍不樂觀。
重圈地賣樓輕經營
與數量上的大肆膨脹相對應的是,福州的城市綜合體在規劃和運營上卻并沒有出現令人興奮的進步,備受詬病的即同質化。“千店一面,千城一面異常嚴重。”在長期關注商業的福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陳章旺看來,住宅市場調控政策重壓兩年,在城市中心土地資源日益稀缺、開發成本逐漸提高的背景下,城市綜合體這一開發模式成為開發商新寵。不過,“開發商的根本目的還是在于圈地、賣樓,而不在于經營”。
“我還是那句話,這么多年,福州也只成全了一個萬寶商圈,不過,即便如日中天的萬寶商圈,寶龍城市廣場3、4樓至今仍是燙手山芋。后來的城市綜合體項目,想想你的自信來自哪里。”鄭愛新如是說道。
實習編輯: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