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米在廣東被查出鎘超標 約占福州市場25%
兩輪被曝光的“鎘大米”品牌,均未在福州銷售
超標鎘大米風波持續發酵,近日,廣東順德查出9批次鎘含量超標大米,產地包括湖南、江西和廣東樂昌。記者昨日從福州市糧食局、福州市糧食批發交易市場獲悉,新一輪被曝光的鎘超標大米品牌,福州均沒有銷售。稍早前,廣州曝光的8批次鎘大米品牌,也未進入福州市場。
昨日,市糧食局再次檢查福州市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主要查驗商戶的檢驗檢疫單據等。市糧食局還表示,近期將對大米市場進行更大范圍的抽檢,范圍會擴大至十幾個樣本,防堵“鎘大米”。
大米重金屬指標 地方抽檢力度弱
雖然兩輪被曝光的鎘超標大米品牌均未在榕銷售,但本月20日,福州市糧食局還是針對大米源頭——福州市糧食批發交易市場進行抽檢,共抽檢9個批次,覆蓋湖南、東北、江西、江蘇、福建。
昨日,記者從糧食局了解到,檢測結果本周內就將出來。若有超標,將視超標嚴重程度,分類處理:可做飼料的做飼料處理,超標嚴重的則采取焚燒、掩埋處理。據悉,每批次的大米抽樣雖只有兩三斤,但至少取自二三十袋大米。
據廣東媒體報道,重金屬含量長期以來未被列入糧食常規檢測項目,地方抽檢力度弱,使得重金屬超標大米得以流向餐桌。對此,福州市糧食局昨日證實,重金屬指標前年才被列入糧食常規檢測項目。大米重金屬指標檢測,每批次要上千元,這或許是地方抽檢力度弱的原因之一。
江西大米約占福州市場25%
記者昨日也走訪了福州市場,在永輝超市屏山店、新華都購物廣場五四店、龍峰農貿市場,記者見到大米產地涉及東北、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未見到湖南大米,江西大米主要是丁優米。
金山金祥路上的一家米店經營者告訴記者,一改此前對于價格的關注,這幾日來買米的“開口第一問”,已變成大米產地。該經營者表示,雖然大米的總體銷量沒有明顯變化,“但防堵‘鎘大米’,關鍵是有關部門的監管”。
不同于湖南大米,此番“淪陷”的江西大米,在福州市場銷量頗大。記者了解到,福州市場東北大米占有率最高,達到40%,第二梯隊則是江西、安徽大米,其中江西約占25%,剩下的則是江蘇、本省、湖北、湖南大米,據稱,湖南大米銷量最小,僅有1%。
超市要求供應商重新送檢大米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福州各大主流超市,開始要求供應商重新送檢,方可進場銷售。永輝超市大福建區生鮮采購總監告訴記者,永輝超市在榕所售的大米中東北(以黑龍江為主)占比最大,達到了70%左右,湖南大米幾乎不售。
據介紹,在鎘大米風波發生后,永輝要求所有的江西、湖北、湖南大米供應商須將大米重新在福州當地送檢,重金屬指標符合標準方可進場銷售。據悉,福建省糧油質量檢測站、福州市糧油質量檢測站和福州市產品質量檢驗所,是福州有權威檢測資質的機構。
在一份由銷售商提供的湖南產大米檢驗報告中,記者注意到,不單包含加工精度、小碎米、水分、黃粒米等衛生、儲存質量等常規指標,還包含有汞、鉛、鎘等重金屬指標,根據國標,其中,汞、鉛、鎘含量皆須≤0.02mg/kg。
實習編輯: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