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洋二期造地1.5萬畝
站在幸福洋二期的沙堤上,向北望去,前方的長江澳風車若隱若現,1.5萬畝的沙土一馬平川。與一年前的汪洋大海相比,如今的幸福洋二期早已是一片新大陸,昔日的海上養殖區日后將慢慢地崛起一座新城。
昨日,記者從中交廣航局平潭項目部獲悉,目前,幸福洋吹沙造地二期工程已完成吹沙3950萬立方米,造地約1.5萬畝,已經完成合同工程量。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大大小小亟需修理的輸砂管道外,吹填區域還增加了來來往往的工程車輛。“目前已經完成了合同量3154萬立方米,在原吹填工程的基礎上增加儲砂吹填1000萬立方米,前不久又增加儲砂1000萬立方米。”中交廣航局平潭項目部書記陳建中對記者說。
“取砂區域在海壇海峽,吹填區域土質變化大、風大水流急、臺風影響多,都給正常的吹沙造成了很大困難,同時在吹沙過程中將無法避免舊管線爆管,風大水流急、吹沙管磨損等問題。”陳建中說。
據介紹,整個幸福洋二期吹填工程由陸域、臨時圍堰和臨時排水溝組成,吹填面981萬平方米,其中臨時排水溝及調蓄湖總面積約為140.6萬平方米,有效形成陸域面積840.4萬平方米。
幸福洋吹沙造地二期工程的取砂區在距離岸邊11.6公里的海壇海峽,這也創造了這兩艘絞吸船自建造以來的一次性吹沙最遠紀錄,并且這一紀錄將繼續不斷刷新。
“剛開始取砂區在距離岸邊4公里的海壇海峽,隨著吹沙進度,船需要向外遷移,懸浮于海面的輸砂管也在不斷增長,‘華安龍’已經在最遠的11.6公里。”船長謝一飛說。
“因為吹距較遠,吹沙效率也下降了不少,但是‘華安龍’和‘敏龍’每天也可保證十幾萬立方米的吹沙任務,其效率同樣值得稱道。”陳建中說。
實習生 楊白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