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設計無人機用于海洋遙感 “眼神”比衛星好(圖)
如果您看到廈門海域上有無人直升機盤旋,請不要太驚訝!它在認真看海呢,高分辨率畫面正實時傳輸給廈大科研人員。10日,在第二屆廈大海洋環境科學開放日現場,這架無人機首次亮相。圍觀市民興奮不已,連連發問:“可以飛多遠,能不能到釣魚島?”
廈大有了用來遙感監測海洋海岸線的無人機。記者 常海軍 攝
設計人員之一、來自廈大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孫振宇老師告訴記者,這架無人機將用于海洋遙感。簡單地說,就是用它來觀測并獲取海洋景觀和海洋要素的圖像或數據資料,比如赤潮、溢油、藻類暴發以及臺風造成的損失等。不過,無人機目前還處于試飛階段,尚未真正投入科研工作。
據孫振宇介紹,作為一種新型遙感監測手段,無人機可以靈活部署監控的范圍和區域,還可以根據需要調整飛行高度,清晰捕捉目標,而且它在白天、晚上,晴天、雨天都可以工作。總的來說,無人機彌補了現有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現場監測技術手段的不足,具有機動性強、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無人機可以搭載高性能光譜儀,“它所獲取的遙感影像分辨率遠遠高于衛星遙感影像”。
廈大這架無人機是由孫振宇等科研人員參與設計并提供配置參數定制的,花了30多萬元。飛行高度可達2000米,時速110公里,最大續航能力60分鐘,“飛出去還得飛回來,因此最遠飛五六十公里吧,釣魚島是到不了的”。
據了解,在海洋遙感無人機方面開發得又早又好的,不得不提海洋三所。根據《中國海洋報》的消息,海洋三所的無人機為四旋翼,開展了數百架次的飛行作業,獲取原始圖像超過1萬多張,還逐步建立起四旋翼無人機航空遙測后處理平臺。(記者 陳巧恩)
實習編輯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