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個性表達
“凡客體”的出現(xiàn)和火爆,“咆哮體”的持續(xù)和廣受追捧,皆非偶然,有其產生的必然,更有其生根發(fā)芽的土壤。
大學生張磊喜歡“凡客”,并偶爾用其表達自己、展示自己。他說,“我是凡客,我不咆哮,但是我經常會關注我的同學朋友,他們有很多會咆哮、在咆哮”。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唐同學說,“最初我就是覺著好玩,還有看到好多的朋友,都在‘有木有’‘傷不起’,就嘗試著模仿一下,慢慢地發(fā)現(xiàn)不自覺的就會用此種方式來宣泄情緒,高興了咆哮、悲傷了咆哮、壓抑了咆哮、憤怒了咆哮,就是這樣子。”
一位媒體朋友,談到時下“咆哮體”的炙手可熱說了這樣一個故事:“被網友譽為‘咆哮體’教主的馬景濤隨著‘咆哮體’的持續(xù)走俏,其人氣也一路升溫,其本人也紅得發(fā)紫,后來馬景濤開了微博,網友用此體給他留言,一次、兩次、三次……終于有一次馬景濤用略帶戲謔頑皮的口吻回答網友‘謝謝大家的關注,你們的厚愛我還不起’。”
“事雖小,足見其炙手可熱的人氣依舊在。”正如該媒體朋友所言“我接觸的很多網友咆哮幾句通常只為一樂,娛樂大家,娛樂自己。”
以“凡客體”、“咆哮體”為代表的網絡文體發(fā)生、存在并延續(xù),最最得益于互聯(lián)網的大發(fā)展大繁榮,網民數(shù)量日益壯大一直到龐大。有了如此之多的網民,就要有網民的自己的網絡語言和表達方式,或是張揚個性亦或是感情的抒發(fā)、情緒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