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問題
安全耐受量怎樣定
有的對人體有危害的物質,有較多的研究數據,比如鎘。
鎘在通過飲食進入人體的情況下,最先出現的傷害在腎臟。鎘會在腎臟累積,腎皮質中的鎘含量跟腎臟受損狀況直接相關。
當腎皮質中的鎘含量在每公斤200毫克時,大約有10%的人會出現“可觀測到的不利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把這個含量的四分之一,即每公斤50毫克,作為“安全上限”。
然后考慮到飲食中鎘的平均吸收率,以及能夠排出的一部分鎘,計算出:每周每公斤體重吸收的鎘在7微克以下時,對人體沒有可檢測到的損害。這個量叫做“暫定每周耐受量(簡稱PTWI)”。
平均來說,這個量跟每天每公斤體重不超過1微克是一樣的。
對于一個60公斤的人,相當于平均每天不超過60微克。
世衛組織采用這個“每周”的時間基準,是為了更好地表達“平均”的意思———比如說,如果今天吃了90微克,而明天控制到30微克,那么就跟兩天各吃了60微克是一樣的。
還有一些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危害缺乏直接實驗數據,對動物的危害也是在大劑量下得到的。而通過飲食,全以“小劑量長期攝入”,這種情況下,會有什么樣的危害,就沒有實驗數據。
科學家們會采用“大劑量”下得到的實驗數據,來“估算”在小劑量、長期攝入的情況下對人體的影響,從而制定“安全標準”。
這種“安全標準”就更加粗略,最終得到的數字跟采用的模型和算法密切相關。
比如,燒烤會產生一種叫做苯并芘的物質,在動物和體外細胞實驗中體現了致癌作用。這種物質在天然水中也廣泛存在,而在飲用水中的濃度范圍內,它會產生什么樣的致癌風險缺乏數據。
根據已知的數據進行模型估算,如果一輩子飲用苯并芘濃度為每公斤0.2微克的水,增加的癌癥風險在萬分之一的量級。所以,美國主管機構設定飲用水中的苯并芘“目標含量”是零,而“實際控制量”則是每公斤0.2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