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曾經(jīng)“狀元成群”
廣東的高考狀元也有特別之處。2003年,廣東高考成績揭曉,有報紙在顯著位置刊登了“八個‘狀元’,花落七家”的新聞。這些“狀元”的成績都是900分。從1998年到2000年,廣東高考“狀元”數(shù)目分別是四個、五個和六個。
這皆源于廣東高考的學科標準分是把全體考生按卷面原始分從高到低排序,經(jīng)過處理,把名次轉換為一個分數(shù),這個分數(shù)就是標準分,最高是900分,最低是100分,中位分是500分。這個讓外行人很難弄明白的計算公式,能讓高于考生百分位0.99997的人獲得900分,即排在全體考生前“十萬分之三”的人可得900分,也就是說每10萬個考生中可能出現(xiàn)3個900分的人。
一年高考這么多的狀元,可謂“狀元成群”,這一情況在2007年有所改變。當年,廣東恢復對高考采用原始分計算總分的措施。這是廣東上世紀90年代實行標準分以來,首次恢復原始分計分。這也意味著,在不重分的情況下,僅有兩個總分狀元。當時有人認為,標準分能遏制狀元風。但這一判斷顯然太過樂觀,總成績“狀元”獲得的社會關注比以往更多。
狀元今安在?
2009年的《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高考狀元“陰盛陽衰”趨勢日益明顯,理科狀元陣地男性尚能堅守,文科狀元陣地已是女性天下;狀元畢業(yè)后職業(yè)發(fā)展較少“出類拔萃”,成就遠低“社會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