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新增學位24.7萬個 讓孩子們“有學上”
核心:2014年,廣西新建學校201所,其中幼兒園100所、義務教育學校88所、普通高中12所、高校1所。改擴建學校6885所。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4.7萬個,其中學前教育18.1萬個、義務教育3萬個,普通高中3.6萬個。普通本科招生首次突破10萬人。
措施:2014年,廣西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教育資源有效增加。建立了建設類項目獎補新機制,對新建一所中小學獎補400-700萬元、新建一所幼兒園獎補200-600萬元、新建一所普通高中獎補500萬元,對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的縣給予獎補。探索民辦公助、公建民營、集團辦園等多種辦園模式,認定多元普惠幼兒園1000所,受益幼兒達23萬余人,組建118個學前教育集團,帶動400所幼兒園優質發展,2014年秋季學前教育招生134.26萬人,比2013年同期增長14.75%。籌措6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普通高中建設,自治區財政還首次設立了普通高中貸款貼息資金5000萬元,帶動各地投入普通高中學校建設9.5億元。
4
獲國家級中職教學成果獎總數全國第1
讓孩子們“上好學”
核心:2014年,廣西獲國家級中職教學改革成果獎總數與廣東省并列全國第一。以“易班”行動計劃為抓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推廣;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走在全國前列;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高于全國水平。
2014年,廣西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學習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有效推進《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實驗區建設,確定了自治區級實驗區6個、實驗園125所;深入推進有效教育教學改革和高中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全國率先召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全面啟動縣級中專綜合改革,全面構建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實現了普通高中和中職雙向轉學、技術技能型人才多渠道升學,打通了職業教育斷頭路。全區中職學校招生32.4萬人,完成年度招生計劃的108%。深化高等教育分類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高校分類扶持新機制,按“扶需、扶特、扶優”原則,對高校進行分類支持,推動部分高校轉型發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取得新進展。狠抓高等學校教學改革,注重協同育人,加快推進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零突破,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經費總額占全區總數的90%以上。在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廣西獲基教類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高教類二等獎3項,職教類一等獎1項、二等獎21項,獲獎項目數量在全國位居第6名,中職類成果獲獎總數與廣東省并列全國第一。
5
首創教育精準扶貧282.3萬人次受益
教育公平重在惠民
核心:建立教育精準扶貧新機制推進扶貧開發為全國首創,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總額和貸款人數位居全國第一。
措施:2014年,廣西以建立教育精準扶貧新機制為核心,著力推動教育公平有新成效。將學生資助政策與扶貧開發政策進行無縫銜接,建立教育精準扶貧新機制,構建定戶、定人教育精準資助扶貧脫困體系,資助各級各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82.3萬人次,為28.8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7.3億元。首次實現全區中職學生免學費全覆蓋,全年共籌措資金7.84億元,其中中央資金6.27億元,自治區資金1.57億元,為約32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免除學費。在42個縣推進農村義教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6752所義務教育學校、111.8萬學生。切實保障了1.3萬殘疾兒童、38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146萬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