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消費對經濟拉動明顯增強
2011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為47.9%,同比提高15.2個百分點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萬億元,同比增長17%,比過去十年年均增速高出2.1個百分點
●我國面臨的外貿形勢依然很嚴峻。今后將完善促進居民消費的政策,及時研究制定刺激消費的替代接續政策
1月5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透露:2011年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年達到18萬億元,增長17%左右;外貿總體增長較快,預計全年進出口總額將達到3.6萬億美元,增長20%以上,貿易順差繼續收窄,預計在1600億美元左右。
2011年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大幅提高
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11年我國消費形勢總體良好。去年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萬億元,名義增長1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同比分別放緩1.4和3.6個百分點。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萬億元,同比增長17%。從歷史數據來看,這比過去10年年均增速高出2.1個百分點,仍處于較快增長區間。
“綜合來看,2011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為47.9%,比2010年同期提高15.2個百分點,預計2011年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將比2010年有大幅提高。”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說。
過去一年,汽車下鄉、鼓勵小排量汽車消費的稅費優惠等刺激消費政策退出,房地產市場調控、部分地區汽車限購限行、物價高位運行等也帶來不利影響,消費為何依然保持較快增長?
王斌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包括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社保體系進一步完善,消費補貼政策效果明顯,流通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及保障性住房開工等因素。
“以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為例,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國家電下鄉產品累計銷售2.1億臺,實現銷售額4874億元,發放補貼556億元;家電以舊換新共銷售五類新家電8130萬臺,拉動直接消費3004億元,有效引導城鎮居民消費能力釋放。”王斌說。
陳德銘表示,今后將完善促進居民消費的政策,包括總結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經驗,及時研究制定替代接續政策;堅持擴大消費與培育品牌相結合,繼續組織開展“名品進名店”、“特色商品大集”等活動,鼓勵各地設立品牌產品展示中心;深入開展大型零售企業向供應商違規收費專項清理整頓,打破國產品牌進入零售渠道的障礙;推進城鄉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打造不同層級的商貿城市和城市商業功能街區。同時,將研究制訂《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促進網絡購物健康發展。
去年貿易順差下降15%,今年外貿下行趨勢難以扭轉
“2011年,盡管面臨諸多不利因素,我國對外貿易依然實現穩定平衡發展。預計全年進出口額增長22%左右,達3.6萬億美元,保持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地位。”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說,去年對外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加快,一般貿易出口占比提高。貿易平衡狀況進一步改善,預計全年順差達1600億美元左右,同比下降15%。
展望今年,我國面臨的外貿形勢依然很嚴峻。專家分析認為,即使發達經濟體暫渡難關,其結構性矛盾還需要相當長的調整過程。同時,國內企業綜合經營成本將繼續提高,人民幣升值壓力持續加大。浙江省商務廳廳長金永輝表示,他們曾跟蹤監測1700家外貿企業,發現去年11月,71%的企業所持有的合同比去年4月下降10個百分點,今年的下行趨勢難以扭轉。
陳德銘表示,今年將努力保持出口穩定增長,保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研究出臺新的促進措施,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出口退稅政策基本穩定,完善退稅機制,加快退稅進度;穩定加工貿易政策。推動簡化進出口外匯核銷管理。拓寬外貿企業融資渠道,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同時,進一步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支持企業培育自主品牌、完善國際營銷網絡、建設研發設計中心,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鞏固美歐日等傳統市場,深度開拓新興市場。
中國吸收外資的長期優勢正在形成
“去年1—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03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15%。預計全年使用外資額超過1100億美元,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利用外資結構也進一步優化。”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劉亞軍說。
2011年1—11月,美國對華投資增速下滑,同比下降23%;歐盟對華投資基本持平,同比增長0.3%。“美國對華投資下降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經濟發展不振,對外投資能力減弱,與美國政府積極吸引境外資金回流、鼓勵外資投向美國也有一定關系。”劉亞軍說。
劉亞軍表示,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產業配套能力日益增強,投資環境不斷完善,中國吸收外資的長期優勢正在形成。聯合國貿發會議等國際權威機構開展的調查一再表明,中國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之一。
商務部提出,今后要提升產業層次,優化區域布局。實施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研究制訂戰略性新興產業引資政策,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積極穩妥擴大教育、醫療等領域內非基礎性、非公益性服務的對外開放。
2011年1—11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3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直接投資500億美元,同比增長5.2%。預計全年約為600億美元。預計截至2011年底,我國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3220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累計可達5219億美元,居世界第一。
來源:人民日報(崔鵬)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