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銘說:“為盡快地走向復蘇,我們應該維護一個貿易更加自由、投資更加便利的環境。在金融危機后,各國都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治理經濟,世界上整個資本的流動性是增加的。目前,一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受到了挑戰,所能采取的公共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工具手段和空間很少。所以,我們必須要制造一個非常開放、便利的投資貿易環境,才能提振大家的信心,才能提高各國的就業率和國內消費水平。”
中國投資環境未來仍具優勢
陳德銘表示,盡管中國面臨著土地、環境、資源趨緊的問題,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形成了新的挑戰,但可以預見的較長時間內,中國的投資環境仍將保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中國制定的“十二五”規劃核心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成為重要戰略,這為投資者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中國內陸地區的開放將為投資者的戰略布局提供新的舞臺。此外,中國完整的產業配套、良好的基礎設施、充足的人力資源以及和世界的緊密聯系為國內外的投資者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歐姆龍集團董事會主席作田久男也認為,中國已不僅僅是重要的生產基地,也正在向巨大的消費市場轉變。“過去,中國低成本生產要素特別是低成本的勞動力,一直是吸引外國投資者最重要的因素,多數跨國公司在華開展了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組裝活動,把中國作為面向全球市場的出口基地。目前,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4000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我們認為,一些新的因素正在成為中國投資環境新的競爭力:在沿海很多地區具有世界級的產業集群;中國每年理工科大學畢業生數量巨大,其中不乏英才;特別是政府大力推進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對發展制造業至關重要。”作田久男說。
陳德銘還表示,中國將進一步加強自身投資環境的建設。繼續優化公共管理和服務,加快轉變政府的職能,減少行政審批,推進政務公開,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的水平,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中國將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在華的外商投資企業,鼓勵自主創新政策對境內所有企業一視同仁,外資及其產品都享受平等的待遇。中國還將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陳德銘稱,為拓寬吸收外資新的領域,中國正在抓緊修訂完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支持外資發揮技術創新、合作創新和體制創新的綜合優勢。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環保等領域,鼓勵外資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設立研發中心,研究制訂支持邊境合作區和跨境合作區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沿邊的合作和開放。
此外,中國還將積極創新吸收投資的方式。鼓勵外商通過兼并、購買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的重組改造。引導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上市,引導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在促進企業升級、完成企業融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