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的提問,海油有限聯席公司秘書蔣永智確認說:雇員支出和員工總數的數據是準確的,作為一家海外上市公司年報數據,經過了嚴格的會計審核。
蔣永智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38.67萬元包括了全額的人工成本,跟員工實際拿到手的工資收入是兩個概念。38.67萬元中還包括了教育培訓費、工會經費、各項社會保險等費用在內,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也較高。
“海油有限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在海外有大量資產,雇傭了800余名外籍員工,給他們支付的費用比較高。此外,海油有限和集團公司也不一樣,以中高層管理人員為主,收入也會要高一些。” 蔣永智說。
2010年,中國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中海油的均薪水平相當于城鎮居民收入的20倍。相比同為能源三巨頭之一的中石化,中海油的均薪大約是其4.3倍(依中石化年報數據計算,均薪約為9萬元)。
“類似中海油這樣效益不錯、勞動生產率高的國有企業,其職工工資收入比社會上高一些是可以和應該的。但是,人均38萬元與社會平均水平明顯差距偏大,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當然應該進行必要的調控。”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評價說。
蘇海南進一步分析指出:作為資源開發型且具有壟斷性的國企,其全部收益中既包括全體員工做出的貢獻,同時也有非勞動要素的貢獻,比如國家資源的壟斷占用、政府政策的支持等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對這一部分,薪酬分配時需要適當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