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廬山層煙疊翠,聽華山流泉淙淙,觀白岳山冰花玉樹……在《徐霞客游記》中,明代“背包客”徐霞客描述了他最愛的山水。但這些風景對于今日很多“窮游族”來說有點“游不起”。有網友甚至調侃:“老徐啊,你要是活到現在,估計只能寫個《徐霞客逃票記》了。”
今年的5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旅游日”,同時也是《徐霞客游記》開篇400周年紀念日。從2011年開始,我國把《徐霞客游記》的開篇日設立為中國旅游日。今年“中國旅游日”的主題是“休閑惠民,美麗中國”。如何惠民?不少景區又開始推出門票優惠活動。
今年2月,國務院出臺《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要求“穩定城市休閑公園等游覽景區、景點門票價格,并逐步實行低票價”。
4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告,要求“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1200多家旅游景區門票須實行打折優惠。在這些優惠景區中,共有5A級景區60家,4A級景區約350家,3A級及以下景區約800家,景區門票價格平均優惠幅度約20%。
事實上,對全國大多數景區來說,門票收入目前仍是景區的主要來源。那么,從投資到運營,門票收入都被用在了哪些地方,景區又如何走出門票經濟怪圈,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之路還有多遠?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記者調查 不少景區在“吃門票”
5月10日上午10時左右,在國家4A級景區保亭甘什嶺檳榔谷原生態黎苗文化旅游區的停車場,僅有一輛大巴車和20多輛私家車停放著。
海南旅游又一次進入了淡季。
檳榔谷旅游區的門票已經開始執行淡季價格,從平時的120元/人次降到96元/人次。在售票處,遼寧游客方先生用手推了推眼鏡,湊近看了一下價格后對記者說:“報的旅游團沒包門票,要自己掏錢。我先研究一下是什么情況,再決定要不要進去。”一旁,幾名旅游區的導游正頂著烈日在門口“等客”。
旅游區副總經理黃長俊告訴記者:“你看景區門口,小車雖然不少,但是沒什么大巴車。要知道,10輛小車的客流都頂不過一輛大巴車!”
檳榔谷旅游區于1998年1月開業;2000年,由于224國道動工,旅游區暫停營業;2006年后,景區開始集中精力大力發展。從開園至今,總投資已達1.2億元,而且目前還在擴建。“我們是私營企業,收入主要靠門票以及商鋪租金,其中門票占80%以上。”黃長俊說,景區現在沒有負債,但是“也沒有賺多少”。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長楊哲昆說,旅游景區分為“公園”和“私園”。真正的“公園”多數由政府出資投資,免費開放,主要是為了提高當地居民和游客的幸福指數。一部分“公園”由企業承包運營,是收取門票的。“私園”則由企業投資打造,自負盈虧。檳榔谷正是旅游景區中的“私園”。由于“私園”不屬于名勝古跡類,要靠企業自主開發,門票便成為主要經濟來源。
姓“私”的景區以門票收入為主,姓“公”的景區也離不開門票收入。由三亞市國資委控股68%的國家5A級景區三亞大小洞天景區就是其中之一。三亞大小洞天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南廷表示,門票收入約占該景區總收入的60%,另外的約40%的收入源自餐飲、商品、電瓶車運營等。
而作為三亞南山景區主要股東之一的“首旅股份”的2012年年報顯示:2012年,南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3 億元,較上年增長10.13%,實現利潤7363萬元,較上年增長9.58%。南山公司收入貢獻主要來源于門票和客運,分別占比為44%和21%。其余各項收入依次占比為:餐飲18%、商品8%、客房5%,其他4%。年報披露,南山公司收入和利潤增長主要是由于入園人數增加,同時電瓶車價格從20元提到30元、緣起樓景點投入運營、4S 店散客營銷等全方位的促銷活動。
不僅僅是在海南,事實上,A股大部分景區類上市公司目前都屬于“門票經濟”類型,不少公司還依靠“漲一漲”來創收。被稱為“山水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張家界”日前在2012年年報中披露,景區內的寶峰湖游覽率提升導致收入增速加快。今年3月18日起,寶峰湖普通票價由74元/人次提升至96元/人次(增幅30%),將增厚全公司EPS(每股收益)約0.02元。有券商預計,僅寶峰湖門票價格上漲就能為張家界新增凈利潤580萬元/年,景區門票價格整體上調則能為公司新增利潤1230萬元/年。
據不完全統計,門票所得往往占到景區類上市公司總利潤的50%以上。
樣本分析 某景區門票的“收多剩少”
一張100多元的門票,看上去會讓景點收入頗豐。
“看起來我們的門票收入挺多,但實際上剩不下多少。”海南某民營景區財務部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大吐苦水:“要養員工、養景區花草、養‘閑人’,經過層層支出,便少得可憐了。”
“作為景區的常規支出,管理成本和景區維護要分走一大半。”該負責人表示,景區僅演藝人員就有130多人,每人月薪兩三千元,這一部分每月就有30萬元,“全部員工的工資、獎金每月要支出200多萬元”。
而花花草草的養護,更讓景區頭疼。據介紹,每遇惡劣天氣,不僅景區沒什么生意,園內上上下下都會“傷筋動骨”——綠色植物要修整、特色草屋要翻新,露天舞臺上的假山、音響、電子屏幕都也可能要出點毛病。即便是在平常,日常的木板路、棧道的修復,一些特色布展等都要請專業人員維護,成本也不少。“這些都離不開門票收入。”該負責人說,景區一個月的維護支出就要上百萬元。
該負責人說的“養閑人”,是指因旅游市場的不成熟而給導游、司機的門票“分成”。她以給出租車司機甚至黑車司機的“分成”為例說,有的景區每人次給50多元,有的則高達90元,“給拉客司機相應回報,既是‘慣例’,也是一種競爭方式。再算上稅收,看著挺多的門票收入,真的是‘收多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