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周鵬飛
“明年我們一家人就團圓了”
中秋節前一天,9月11日下午3點,鄭州市農業路上的東方粵海酒店多功能廳內一片歡騰,酒店召集全體員工舉辦中秋聯歡會。
桌子上擺著月餅、瓜果,精力旺盛的年輕人自編自演了很多節目,掌聲、歡笑聲、口哨聲響成一片。37歲的周鵬飛靜靜地坐在角落里,喧鬧似乎全是周圍人們的事。
坐了一會兒,他拿著手機悄悄地溜了出去。他是去給在老家的孩子打電話,今天是孩子12歲生日,正好趕上過節。孩子告訴他,除了月餅,爺爺奶奶還專門給他買了一個生日蛋糕。
周鵬飛老家在信陽市浉河區譚家河鄉大橋村,他18歲就來鄭州的飯店打工。19年過去了,他還是在飯店工作,由洗碗打雜,變成了做菜的師傅,口音也變得跟鄭州人一樣了。
“啥節日我都舍不得回去,因為這時候飯店生意最忙,掙錢也多。家里哥嫂們都有意見,說我掙錢不要家,老人孩子都不管。”周鵬飛說,其實每到過節,他心里也不好受。
父母都已70多歲,為給老人減輕負擔,周鵬飛前幾年狠狠心把孩子送到了鎮上的全寄宿制小學。“剛去的時候孩子小,不適應,哭,嗓子都哭啞了。”周鵬飛說著眼圈紅了:“現在孩子習慣了,他每到周末回家一次,我就每周六晚上往家打電話,跟父母孩子都說說話。”
周鵬飛說,老婆在上海打工,這個中秋節,他們一家三口在三個地方過。“中秋節到飯店吃飯的家庭很多,看著他們團團圓圓、熱熱鬧鬧的樣子,我從心眼里羨慕。”沉默了一會兒,周鵬飛說:“明年讓老婆來鄭州,再把孩子接來上學,我們一家人就團圓了。”□本報記者劉亞輝
護工李鳳玲
“多省點錢,給兒媳婦治病”
9月12日,中秋佳節,雖說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省人民醫院病房樓七樓心外病區的病號并不比平常少,走廊一側整整加滿了一排病床,護工李鳳玲在這里不停地忙碌著。
在公廁旁一間不足4平方米的盥洗室,李鳳玲從墻上掛著的一排拖把中取下一個斷桿的,用鐵絲使勁地擰著。“唉,領新的哪恁容易呦,這不,綁綁還能湊合著用嘛。”
這個氣味難聞的房間,既是李鳳玲洗抹布、涮拖把的工作間,也是她忙碌之余短暫歇息的地兒。
每天早上5點,53歲的李鳳玲從租住的聶莊村騎著破自行車來到病區,換上工作服,用84消毒液浸泡上拖把,擰干后開始了她一天的活計——拖地。“14個房間,16個廁所,護士站,水房,醫生會診室,電梯中廳,這些地方8點鐘大夫護士上班前,我都得打掃得干干凈凈,還得抹桌面、窗臺、門頭、氧氣瓶,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從老家杞縣官莊鄉后石村出來,丈夫在醫院家屬院干保潔,李鳳玲則干起了護工。
李鳳玲是個熱心腸,她的小房間總是放著幾張舍不得丟棄的硬紙皮,她說,現在農村來大醫院看病的多,陪護也多,這是給家屬打地鋪用的。
一干就是3年多,李鳳玲過年過節很少回家。“兒媳婦生孩子吹電扇落下病,花了七八萬。我不干不中啊,一月800塊錢,要租房還要吃飯,多省點錢就能寄回家給她治病。”
從鐵皮掛衣柜里取出半塊冰冷的蔥花面餅,這是她自己烙的、早上吃剩的。李鳳玲說,過節了,醫院給每個病人發半斤月餅,護士長讓我們趕緊去領回給病人發了,還有我的一份呢。說到此,李鳳玲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