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產業集成創新
商業模式創新,直接帶來了電動車制造路線的變革。我們按照系統工程理念,圍繞電池、電動車、充換電設施三大要素,全力推進產業技術集成創新。組織新鄉新能公司與環宇集團、科隆集團等電池企業聯合,研發了底盤換電式電動車電池系統,解決了電池包成組效應、電池管理系統隨車匹配、智能管理信號傳輸等技術難題,較好滿足了電動乘用車的動力集成。新能公司與國家電網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進行集成創新,解決了全自動換電、電池自動傳輸、車載電池鎖緊及解鎖、BMS(電池管理系統)的轉換插接,以及建立在GPS平臺基礎上的智能化隨機控制、在線監控、安全報警等技術難關,建成了國內第一家實用化的電動車底盤換電的大型換電站。并將技術進一步延伸,開發出了國際首創的可自動充電換電并攜帶18組電池的移動式換電車。組建電池運營商,開展電池租賃業務,與中石化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聯合建設換電網絡,進行換電服務和電池日常維護。
經過不懈的努力,新鄉在產業技術集成創新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形成了從電動車、換電站,到電池材料、動力電池系統等一系列專利和技術訣竅支撐的全產業鏈技術。
啟航——電動出租車示范運營
按照“車電分離、裸車銷售、電池租賃”思路,積極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實踐。2011年,我們整合環宇集團、科隆集團等本地電池企業和新能公司成立新能出租車公司,購買100輛換電式電動車開展商業運營。截至今年5月,安全投入運營一年半,單車最高行駛里程累積達9萬多公里,累計運行900多萬公里。單車每公里平均耗電0.14度,每公里運行成本0.31元,比燃油車低0.48元,降低60%。電動出租車運營實現商業盈利?!败囯姺蛛x,換電運營”商業模式實際運作獲得初步成功。
新鄉的實踐證明,“車電分離”的換電模式可以在用戶較少購車支出的同時,實現商業盈利,是建立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揚長避短,以市場化為目標的創新商業模式,具有“可復制、可放大、可持續”的特點,使電動車產業化具有了現實性和可能性。
新鄉在換電式電動出租車商業模式方面的實踐,得到了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等領導和專家的肯定。今年我們將探索在公務、出租、租賃用車方面推廣換電式電動乘用車,研究在大眾消費領域推廣電動乘用車。
通過多年實踐,我們認為,純電動車是發展方向,電動車產業發展重點在技術集成,核心在電池,關鍵在電池材料,途徑在商業模式,瓶頸在機制,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創新。
目前,電池的性能和價格是電動車產業發展的障礙,而電池性能、價格由電池的關鍵材料所決定。因此,加大新型電池材料的研發攻關應該是今后相當一段時間的重大工程。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實現電動乘用車產業化的途徑在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就電動車產業而言,涉及車的制造路線、電池制造技術、標準化建設、能源補給網絡建設、國家智能電網建設、城市規劃、車輛準入標準修改等一系列問題。僅靠企業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由政府牽頭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