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女孩”李雙雙
進貨途中的李雙雙和媽媽
“沒什么問題,現在已經寫完一半了”,雙雙露著她標志性的燦爛笑容說。
一天24小時幾乎全部待在路邊,雙雙和媽媽已經與周圍的商販、清潔工、居民都成了“老朋友”。看到有熟人走過,雙雙總是會笑著打招呼。即使城管,也會對她們格外“寬容”,只有在遇到領導檢查時才會善意地提醒她們離開。
李山嶺是鄭州管城區東大街的治安巡邏員,雙雙的玉米攤正好屬于他巡邏的轄區。“她們晚上就睡在路邊,挺不安全的。我們每次晚上巡邏的時候,都會特別注意看看他們。”
安全問題也一直是王會蘭的擔心。特別是聽說一個農村小女孩跟隨父母進城賣瓜,晚上睡在路邊而被偷走強暴的事情后,更增加了她的焦慮。她開始要求雙雙晚上一定要睡在超市門口的攝像頭下面,不管天氣有多熱。
其實,她們是有“家”的。那是一間距離她們攤位大概1公里的一個小煤場里不到10平米的破舊磚房。屋里唯一的家具就是一張單人床,唯一的電器就是一盞白熾燈,狹小的空間里堆放著衣服、被子等破舊的生活用品。這就是她們的“家”。
因為房間過于狹小,一到夏天就酷熱難耐。而且每天往返于攤位和房子之間,對于瘦弱的雙雙和殘疾的媽媽來說,無疑是耗時耗力的巨大“工程”。于是,她們就干脆選擇在路邊捱過每一晚。
對她們來說,夏天睡在路邊已經是家常便飯,而其中遭遇驚心動魄的“險境”也并非一次。
“有一次,我正在路邊睡覺,一個大狼狗走到我跟前,開始用舌頭舔我的腦袋,把我嚇死了。還好媽媽看到了,把狗給趕走了。”雙雙回憶起當年的這件險事,樂不可支地笑了起來。
張莉曾經是雙雙的數學老師。說起這個孩子,她提到最多的詞就是開朗,熱心。“雖然家里條件不好,但非常開朗,很樂意幫助其他人。”
2008年汶川地震后,學校號召學生們向災區捐款。雙雙拿出自己存了很久的存錢罐,在媽媽的支持下瞞著爸爸偷偷地捐了三十元錢。“只要活著,靠自己的雙手就可以賺錢。雖然我們很窮,但和那些災區死去的人們相比,我們已經很幸運了。”即使冒著被丈夫毒打的風險,王會蘭還是堅持讓孩子捐出了三十元錢。
“像她們這樣的情況,完全可以去乞討,但她們沒有這樣做,而是一直都靠自己賺錢生活,從來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一位連姓志愿者說道。因腿傷在鄭州人民醫院住院的他,每天都會去雙雙那買玉米。也是他首先撥通了媒體的電話,呼吁社會對這對母女的關注。
經媒體曝光后,“玉米女孩”的故事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許多熱心的市民開始帶著書籍、衣物、食品等來看望她們。雙雙也得到了她夢寐以求的一件禮物,就是一輛自行車。“以后我就可以騎車幫媽媽買東西了,比騎三輪車更方便。”
談起未來,雙雙依然是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明亮的眼睛里沒有一絲憂郁的影子。“將來我想做一名老師。因為以前看過一部電影,一位鄉村老師因為教學累得去世了,心里特別特別感動,當時就決定長大后當一名老師。”
“現在嘛,如果有時間的話,想和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看猴子,我已經好多年沒去了。”她笑著說。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劉祥瑞 實習記者 潘亞楠 攝影:向明超)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