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名法官進千企”
在經濟建設中,法院能否助上一臂之力? “法院要全力維護經濟秩序,保障和促進河南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張立勇表示,要突出發展第一要務,按照省委盧展工書記提出的“首要的任務是發展,首要的責任是發展,首要的工作是發展”的要求,堅決依法保護各類市場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依法制裁各類違法行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為此,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從2009年開始,啟動了“千名法官進企業活動”。在調研中他們發現,不少企業均面臨資金緊張的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更為嚴重,早一日收回債權可能挽救一個企業的生命。為此,各級法院探索科學審判流程管理系統,提高辦案效率,對涉企案件抓緊時間辦理,縮短案件的辦理期限,有利于及時維護企業的權利,防止“遲來的正義”現象出現。
安陽中院在走訪中了解到原告林州市中升半導體硅材料有限公司與被告煙臺某空調設備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原告購買四臺制冷設備,被告供兩臺后,另兩臺延遲交貨,致使原告上億元的設備不能及時生產,原告心急如焚,安陽中院一天內立案,在接到保全申請后,第二天就赴煙臺凍結被告的存款1817萬余元,之后,經做雙方的工作,該案在受理后7天內達成和解,使雙方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目前,因為資金緊張引發大量涉企訴訟,這類案件如果仍然依照法律逕行判決,斷然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和強制執行措施,必然使企業陷入更大的困境,甚至走向破產。為此,全省各級法院加大了涉企案件的調解力度,努力做好雙方的工作,使雙方各退一步和解結案,有利于債務人緩解眼前壓力,籌措資金生產,防止因判債務人清償全部到期債務導致其破產,債權人利益也得不到保護的于雙方都不利的局面發生。三門峽中院審理的河南杭蕭鋼構有限公司和河南駿通車輛有限公司合同糾紛一案,雙方分歧較大,積怨很深,如果簡單做出判決,只會使積怨更深,導致兩敗俱傷。為此,承辦法官就案釋法,先后組織調解五次,并約見公司領導,講明利弊得失,雙方最終達成和解。
張立勇介紹,在這次活動中,全省三級法院共走訪企業5747家,通過 “走訪企業”活動共收集問題2823條,共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1202個。他表示,“走訪企業”活動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使服務企業活動制度化、常規化,為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為河南的“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做出了應有貢獻。
中原經濟區建設法院要做主力軍
同樣,今年是河南省建設中原經濟區的啟動之年,在張立勇看來,建設中原經濟區意義重大,任務艱巨,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力量,人民法院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應該發揮什么作用、能夠發揮什么作用,如何發揮好自己的作用,是全省各級法院當前需要認真思考、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法院要從更高層面發揮自己的作用,要做中原經濟區建設發展的主力軍。”張立勇告訴記者,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過程,是利益格局調整的過程,各種矛盾將更加突出,敏感性、關聯性、對抗性將進一步增強,處理難度也會進一步加大,司法機關保駕護航的任務將更加艱巨。
在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大浪潮中,如果人民法院不能自覺地把自身工作納入到其中去思考、去謀劃,不積極作為、不主動融入,無視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對司法提出的新要求,孤立辦案、就案辦案,必將導致辦案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政治效果的脫節,司法公信力就難以樹立,法院就會被邊緣化。“法院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既要做捍衛者,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創造良好的司法環境;又要做建設者,能動司法,司法為民,充分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全省各級法院和法官,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中原經濟區發展的大勢,以便于更好地參與到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大潮中。”張立勇說,特別是要從司法公正的角度,創造一個最良好的、公平、公正、公道的司法環境,讓不管是當地的還是外來的企業,都能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獲得公平發展的機會;還要讓老百姓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獲得公正、公道、有尊嚴、幸福的生活環境,這些都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