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晚19:40,河北省邯鄲市東風劇團參評劇目《桃花庵》在鄭州英協劇場上演。本屆豫劇節評委、相關領導與參加豫劇發展論壇的海內外嘉賓,以及千余名觀眾觀看了本場演出。
該劇講述了一段跨越十六年時間的悲歡離合。九盡春回之時,竇氏登門樓思念自己離家12年的丈夫張才,恰逢知府蘇昆之子寶玉經過門前,竇氏因其酷似丈夫張才,便把他認為義子。時光如梭,四年后的一天,貧婆王桑氏長街叫賣衣衫,竇氏認出此衫乃是張才之物,一再逼問,王桑氏道出實情。原來舊衣來自虎丘山桃花庵女道姑陳妙善處。竇氏以燒香為名前往桃花庵訪尋丈夫音訊,妙善極力隱瞞。竇氏設計使妙善道出當年隱情,二人同命相連,盡棄前嫌。此刻,寶玉高中狀元,竇氏與妙善到蘇府認子,蘇夫人不允,三人爭執起來。寶玉深明大義,生養之恩皆不敢忘,于是一子認下三母,一家團圓,皆大歡喜。
東風劇團是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關心培育下成長起來的藝術表演團體,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該團先后7次赴中南海、7次赴北戴河為中央領導演出,并榮幸地參加了建國十周年和建國五十周年慶典演出活動。在5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該團堅持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并重,并逐步形成了細膩、典雅的“北派”豫劇藝術風格。當前,該團以弘揚“桑(振君)派”藝術為己任,代表劇目有《桃花庵》、《打金枝》、《投衙》、《對繡鞋》等。
豫劇《桃花庵》是一部膾炙人口的傳統劇目,許多著名的豫劇表演藝術家都曾演過此劇。其中,以崔(蘭田)派和桑(振君)派的演出最為有名。邯鄲市東風劇團演出的是“桑派”版本。劇本整理胡芝鳳、苗文華,總導演邊發吉,導演胡芝鳳,唱腔設計桑振君,主演苗文華、陳春霞、馬艷青、孟雅萱、尹曉華等。幾位主演的唱功和表演功底十分深厚,尤其是苗文華飾演的竇氏,扮相俊美,舉止優雅,持重大方,演唱委婉俏麗,充分體現了桑派藝術“口齒伶俐,字乖韻巧”的演唱風格和“閃、滑、搶、離”的演唱技巧;飾演小寶玉的孟雅萱年僅8歲,表現出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再加上劇情的跌宕起伏,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場內氣氛熱烈,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與叫好聲。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張雷龍)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