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2日,56歲的河南省血液中心職工孫西孟在采血現場。 (向明超攝)
他是采血分隊的隊長,更是血液中心的“獻血狀元”。14年里,他獻血近150次,獻血量合90000多毫升。
9月22日, 不同于網上公布的8點半開始獻血,不到八點,孫西孟就帶著他的采血隊來到了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早早開始采血點準備工作:車里邊的設備要整理,車外邊的帳篷要撐開,桌子椅子要放好,孫西孟都少不了嘮叨幾句。
孫西孟是河南省血液中心一科的帶隊隊長。采血車上工作人員加司機一共9人,孫西孟還算是個小領導, 只不過他并不直接參與采血,而是負責獻血者采血前的咨詢和登記工作。
拿出一摞獻血登記表,還有一小盒筆放在桌子上,正正頭上的帽子,孫西孟坐下來,等著為前來獻血的市民登記。
“以前獻過沒有?昨晚上有沒有喝辣酒?睡眠好不好?”過來一個要獻血的,孫西孟都要一一詢問。孫西孟說話很快,一句跟著一句,幾乎沒有停頓。往往對這位獻血者剛解釋完,那位獻血者又來了。
不停地說話讓孫西孟的嗓子聽著有點啞啞的,他說,都習慣了。有時剛歇一下,還沒顧上喝水,獻血者來了,孫西孟就又開始解釋了。
“獻血有很多要求,各個方面的都要問得細致,來一個人就得跟他解釋注意事項,尤其是第一次獻的人”,孫西孟說。其實,孫西孟問的問題,在登記表的注意事項里都有。只是夾在很多問題里,獻血者很難一眼看到,“他們不一定看得細致,還是直接問更有效果”。
聽著孫西孟用啞啞的嗓子跟不斷前來的登記者解釋,很難說這份“嘴皮子”工作清閑。
到中午,采血隊的采血工作就基本結束了。“因為中午大家可能吃了油膩的東西,就不能獻血了”。這時,孫西孟和他的采血隊都可以歇歇。
一上午下來,孫西孟統計了一下,共采血了131人,共計采血量35800毫升。采血情況還算樂觀,孫西孟說起話又有勁了。
“今天其實不累,算輕松了。昨天在登封一天就采了2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