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冰和孩子們在一起。
當地政府領導與集訓營師生合影留念。
“彥冰你好!我是茂生的媽媽,感謝你對孩子的幫助和鼓勵,你開通的這個聊天平臺很好,沒事可以和孩子多溝通溝通,多鼓勵鼓勵,孩子有了很大的改變,希望這個平臺會有更多的同學們參加。”
日前,中原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09級學生陳彥冰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國慶節“禮物”。來自河南省南召縣石門鄉竹園村一個名叫李茂生的學生家長通過“我們是一家人”QQ聊天平臺給他發來了一條感謝短信。這條短信讓彥冰感到很欣慰的同時,也把他拉回到剛剛過去的一段特殊日子。
心系農村孩子 組建大學生支教團
今年7月,為了給家鄉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資源,來自河南省南召縣石門鄉的大二學生的陳彥冰決定說服同學和他一起利用假期時間去家鄉支教。
石門鄉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孩子們除了學習書本知識外,能夠接觸到的其他教育資源很少,彥冰這次回去最想做的就是能夠給家鄉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增加一些素質教育,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同時,給那些留守兒童一些關愛和情感上的慰藉。
他把自己的想法首先講給同校的兩名要好同學,得到他們的支持后,他又和自己在其他高校的同學聯系,懇請他們加入自己的支教隊伍。“老陳”這種擔當意識和責任情懷,也得到了其他同學的認同,很快一個有中原工學院、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科技大學7名優秀大學生和1名印度籍外教組成的支教隊伍形成了。
支教隊伍有了眉目之后,陳彥冰在學校放假后就立即趕回了家鄉。他要聯系場地,還要說服孩子的家長同意把孩子送出來接受他的教育。
他來到石門鄉鎮上的一所幼兒園,與該院負責人談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對方能在假期期間把幼兒園租借給他做“河南農村青少年集訓營”地用。為了取得對方的信任,他拿出自己在學校做兼職掙的1000元錢做了押金。看到他是本地人,又是一個文質彬彬的大學生,幼兒園負責人答應了他的要求,并寬慰他,錢的問題好商量,關鍵是他一定要實實在在地做事情。老鄉的支持讓陳彥冰很受感動,他覺得自己無論多難一定要把這件事情辦成、辦好。
他出錢印制了“河南農村青少年集訓營”宣傳單,和來幫忙的本家侄子一起,冒著酷暑騎著單車一個村一個村地轉,挨家挨戶給有小孩子的家長講自己的集訓營、教育思想和教育內容等。一周下來,人瘦了一圈,渾身曬的像黑泥鰍似的,卻只有7個孩子報名。這讓陳彥冰很著急,也很納悶。
苦悶說給中學的一個曾經教過他的老師,老師聽后提醒他,你的教育場地在鎮上,鄉村離鎮上有一定距離,天這么熱,每天早晚接送孩子,不僅家長辛苦,孩子也辛苦。況且把孩子送給一個陌生人辦的學校,家長也不放心啊!
老師一席之言讓苦悶的彥冰茅塞頓開。再次去做家長工作時,他就帶著自己的身份證給家長看。同時他又爭取幼兒園負責人的支持租用了他們的一輛昌河面包車,早上去村里接孩子,晚上送回家,并由支教老師全程護送。同時陳彥冰還把自己與全部支教老師的電話公布給家長,家長可以隨時和老師及自己的孩子聯系。
這么一番下來,報名的孩子很快多起來,到集訓營開班時,共有109個孩子來到這里學習。費用增加了不少,精力也投入的更多,但彥冰的臉上還是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