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林五月釀瓊花,郁郁芳香醉萬家”。日前,位于原陽縣秦莊林區格林灣影視生態旅游度假區內,“第二屆格林灣槐花節”隆重拉開了序幕。來自鄭州、新鄉的數千名市民們徜徉原始槐林,品槐花香、食農家菜,盡情享受回歸自然的無限樂趣。舉辦槐花節拉動旅游業是今年原陽文化產業發展的又一妙筆之作。
“通過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打造本土文化品牌,目前該縣已形成了以彩印包裝為‘龍頭’,書畫、盤鼓特色版塊為‘兩翼’,重大文化旅游項目持續跟進的文化產業新格局。”原陽縣委書記李巨峰說。如今,有著厚重歷史和自然風光的原陽縣,文化產業正日益顯現出巨大的發展后勁,成為啟動地方經濟跨越發展的新引擎。
規劃引領,繪就發展藍圖。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原陽縣,歷史名人輩出,人文景觀眾多。同時,全省面積最大的黃河濕地、原生態的萬畝槐林、黃河大堤百里綠色長廊等,為該縣文化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為讓文化資源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新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艷,原陽縣委書記李巨峰多次帶領相關部門人員對文化產業發展進行專題調研,理出了培植龍頭企業、提升特色產業、突出旅游產業的文化產業發展思路。特別是在發展旅游產業方面,該縣聘請國內知名設計院,對全縣旅游業進行了總體規劃,按照“黃河稻鄉,園味原陽”的形象定位和“一城(休閑旅游城市),一帶(黃河旅游產業發展帶),三區(東部黃河稻鄉度假區、東南部高效農業休閑區、北部福文化休閑區),二組團(毛遂故里組團、陳平祠組團)”的空間布局,強力推進旅游業發展。
招商引資,培育龍頭產業。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該縣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借力發展,使一批比較優勢明顯、對周邊資源具有整合功能、影響力大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相繼落戶。2011年引進的投資2億元的印刷包裝項目,產品涵蓋食品、藥品、日化、電子等類物品的精美紙類包裝,填補了原陽縣無大型包裝企業的空白。目前,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年創經濟效益2000余萬元。今年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產值將達1.5億元,利稅1000萬元。隨著印刷包裝項目的落地,已有6家彩印包裝項目相繼跟進,形成了集群效應。同時,依托福寧集秦莊林區原生態的槐林,該縣先后引進了投資17億元的森林公園項目和投資50億元的影視生態園項目,并整體規劃為河南格林灣影視生態旅游度假區。度假區以森林旅游、休閑度假、影視拍攝、高科技影視體驗、觀光農業等為主,著力打造以新鄉、鄭州等周邊城市市民為主要客源的城郊休閑旅游景點。其中度假區內一期工程水上樂園項目將于6月1日正式開業。
鞏固提升,打造特色品牌。以書畫、盤鼓兩大民間文化資源為依托的特色品牌打造工程,是原陽縣近兩年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該縣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迅速整合資源。在盤鼓方面,成立了原陽縣盤鼓藝術協會,組建精品盤鼓隊,建立文化網站,制作高質量的專題宣傳片、宣傳彩頁,舉辦大型鼓舞賽事等,提升原陽盤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并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與全國各地建立業務聯系,增加原陽盤鼓的演出場次。在書畫方面,通過“協會+基地+農民”的模式,利用方圓書畫院、懷山藝術學校、韓董莊草坡村書畫培訓基地等,走出去辦畫展,請進來搞培訓,為農民書畫家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提升整體藝術創作水平。同時,通過建立網絡畫廊、依托經紀公司等拓寬銷售渠道,實現書畫產業化發展。目前,全縣有穩定的演出鼓隊126支,演出隊員3000余人,年演出1.6萬場次。擁有國家及省級、市級書畫協會會員100余人,從事書畫創作人員3000余人,書畫愛好者5000余人,其作品已占領鄭州古玩城書畫市場的半壁江山。(記者 馬守國 通訊員 賀洪強 楊曉燕)
實習編輯:李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