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制度的根本性作用
梅寧華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意義重大。
制度具有規定性、科學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表明我們的改革開放已從“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狀態中,過渡到把握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規律,并將這些規律性的內容制度化、體系化、具體化。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僅是一個理論概念或理論判斷,而是一種非常具體的、確定的存在形式,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操作性。
制度具有可靠性和穩定性。制度既能夠凝聚共識,統一認識,更能夠成為行動依據和行為準則,相比政策方針而言更具規定性。通過幾十年的實踐,我們不但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通過探索和實踐,確立了涉及國家和社會發展各方面的行為準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這對于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制度的確立,可以避免一般政策在實施中遭到爭論和左右搖擺的不確定性。正如胡錦濤同志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鄭重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這對我們增強理論自信和實踐自覺有重大意義,使我們在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的時候,有了科學的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鮮明地回答了“五個不搞”,即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而中國搞什么,什么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確立,便從國家和社會的各個層面對上述問題給予了確切的回答,并為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層面講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提供了科學依據,在制度比較中更加自信。作為理論工作者,要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宣傳好。
(作者為北京日報社社長)
黨的先進性:“七一”講話的一條主線
譚維克
胡錦濤同志“七一”重要講話強調要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貫穿胡錦濤同志“七一”講話的一條主線。
黨的先進性是崇高的、彌足珍貴的,鑄就了過去的輝煌,承載著今天的重任,昭示著明天的希冀。黨的先進性又是具體的、歷史變化的,唯有不斷地弘揚先進性、保持先進性、發展先進性,才能使我們黨更好地擔負起歷史使命,永葆生機和活力。
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社會科學戰線理論研究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我們理論工作者當前可以做好以下幾件事:一是用黨的先進性理論和實踐學習黨的歷史,深化黨建研究。以紀念建黨90周年為契機,引導廣大黨員恪守黨的宗旨,引導人民群眾堅定跟中國共產黨走的信念,研究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為開創黨建工作新局面提供理論支撐。二是用黨的先進性理念和要求推動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及時回答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提出新的理論概括和實踐主張,展現理論創新的旺盛活力。三是用黨的先進性的標準和品質武裝頭腦,錘煉作風,砥礪踐行。爭當黨的合格的、稱職的理論工作者,在堅定政治立場上站在前面,在自覺刻苦學習上做在前面,在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上走在前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為北京市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