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衡量群眾工作的一個尺度
袁吉富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而脫離群眾則是我們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當多元利益主體的矛盾沖突呈現在執政黨面前時,到底怎樣才能算代表人民利益進而做好群眾工作呢?
這里面的關節點就是一個尺度的選擇問題,而最基本的尺度就是公平正義的尺度。這條尺度,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底線尺度,守住這條底線,要求執政黨全面地代表沖突各方的合理利益,在這個問題上,執政黨還特別要注意處理好私權利與公權利之間的矛盾沖突,決不應容忍公共權力、公共資源部門化乃至私人化,使之成為與民爭利的手段。胡錦濤同志講,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公平地對待每一位群眾,就是真正地與群眾心貼心,社會團結就有了堅實的保證。
黨的先進性體現在廣大黨員的先進性上。廣大黨員的人格修養如何,決定了黨的整體素養,也決定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仰程度。在這方面,廣大黨員理應成為社會良知的代表者和社會道義的擔當者,其中基本的品質就是公平正義。試想,如果我們每個黨員都能夠公平地關愛每一個人,都能夠公平地推進每一個人的福祉,都能夠公平地讓每一個人生活得更有體面和尊嚴,那么,八千多萬名黨員就是八千多萬面旗幟,群眾就會自覺自愿地靠攏過來,我們黨就會無往而不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就將是更具道德感召力的社會主義。
(作者為市委黨校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