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所以危則安,思所以亡則存。居安思危是執政者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執政者應有的政治責任。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向全黨警示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等“四大危險”的存在,強調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關系人心向背和黨的生死存亡,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懲治,黨就會喪失人民信任和支持。這些告誡與論斷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90年來,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防止因腐敗而導致的“政治風險”,一直是我們黨高度重視、積極破解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曾告誡全黨:腐敗現象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基本亂源,輕則引起群眾的反對和不滿,重則引起“第二次革命”,造成干部“霸王別姬”、黨和國家改變顏色。鄧小平同志教育全黨:“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的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
從黨的執政實踐來看,在和平建設時期,如果說有什么東西能夠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的話,腐敗就是很突出的一個。從世界政治史來看,執政黨只有堅決反對腐敗、有效地預防腐敗,才能保持執政地位,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近年來,黨和政府立足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謀劃和推進反腐倡廉,反腐力度不斷加大,反腐方略不斷完善,反腐斗爭不斷深入。面對各種新的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面對依然嚴峻的反腐敗形勢和繁重的反腐敗任務,迫切需要認真研究產生“消極腐敗的危險”的深層背景,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