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道理好懂,但“生財”的道兒在哪兒?
眾所周知,黨的十七大首次將“財產性收入”寫入報告,并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十八大報告也提到: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這些都從另一側面提示我們:老百姓投資渠道太窄。
三大困擾成百姓投資理財“攔路虎”?
老百姓投資理財意識逐漸提高,而投資渠道卻越來越窄?究竟什么成了百姓投資理財的“攔路虎”?
一、金融制度不完善
【南華期貨產業服務中心產業研究部經理、金融期貨分析師徐明認為,老百姓投資渠道窄的重要因素是:我國金融制度不完善和某些缺失。這直接導致了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金融機構推出金融產品謹小慎微,以致投資渠道變窄。】
二、理財的某些缺失
【中國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營業部中銀財富管理中心客戶經理郭藝則認為,老百姓投資渠道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平衡好風險和收益的關系。很多老百姓認為,只要本金沒有風險,就是最大的安全,這當然沒錯,但卻會大大縮小投資的渠道。而這樣的觀念也直接導致國債、儲蓄一直受熱捧。國債、儲蓄存在著加息和貨幣貶值的風險,這一點人們往往會忽視。而科學的投資理財是應該建立一個投資組合,不僅要投資那些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更要關注那些收益、流動性更好的理財方式。
徐明說,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結構性短缺。這是一種相對的短缺,是由于供求關系不平衡造成的:需要的缺乏,不需要的又很多。目前我國的個人投資理財正面臨著這種結構性短缺。即能看得懂,會操作,收益更好的、適合收入中下的老百姓的金融產品奇缺?!?/p>
三、經濟政策不確定
【哈爾濱金融學院投資保險系教授董雪梅說,老百姓投資渠道比較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國際、國內經濟政策大多處于調整區間,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帶來了投資的困難,多資階層投資尚且不易,更何況普通老百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