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位于我國最北部的省會城市哈爾濱,已連續數日經歷了自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規模降雪。整座城市在極端天氣面前迸發出強大的力量,為重歸正常生活秩序努力奮斗。
暴雪創52年來極值 造成生活不便同時空氣質量轉好
16日22時許,我國最北的黑龍江省迎來今冬第一場暴雪,多地平均降雪量創下歷史峰值。省會城市哈爾濱持續降雪時間近60小時,其間,“藍色”、“黃色”、“橙色”、“紅色”,暴雪預警等級快速提升。
據氣象部門監測,哈爾濱此次降雪主要集中在17日、18日兩天,其中17日全市平均降水量達14.7mm,為1961年有連續氣象記錄以來最高值,城市中沒膝的積雪隨處可見。
首場暴雪對哈爾濱市民生活和出行造成很大影響,全市中小學停課、高速公路封閉、機場航班大面積延誤黃色預警、道路結冰難行……記者走上街頭采訪,連續降雪使哈爾濱變成真正的“雪上城”,望眼處一片白雪茫茫,整個城市“浮”在冰雪之上,很難看到一塊干凈的路面。
針對此次暴雪成因,氣象專家分析稱,16日前,東北大部地區受暖空氣影響,氣溫偏高。16日開始,蒙古氣旋東移,冷空氣與南來暖空氣交匯產生降雪,低空偏南風急流和偏東風急流將海洋上暖濕空氣持續向黑龍江等省輸送,同時下游地區(鄂霍次克海附近)存在阻塞高壓,使產生降雪的氣旋系統移動較慢,同時形成海上暖濕空氣回流,導致降雪持續時間長、強度大、范圍廣。
不過,雖然此次暴雪給哈爾濱市造成極大影響,但空氣質量卻因雪而好轉許多。哈爾濱空氣質量狀況監測已連續多日顯示為優,空氣質量令人滿意,基本無空氣污染。
全民動員清冰雪
17日,哈爾濱啟動清冰雪應急三級響應,全力推進清冰雪工作。環衛工人17日凌晨2點就開始上崗清雪,由于溫度處于零攝氏度以下,地面冰滑,清雪難度非常大。當天,哈爾濱市出動500多臺清雪機械、12000多名環衛工人,倒班不間斷清雪除冰。但由于雪勢仍然很大,剛清除出來的路面馬上又被白雪覆蓋。
“凌晨三四點我們就出來了,路上抽空對付兩口飯,其他時間都在干活。雪太大了,鞋子和衣服濕透了。”香坊區城管局清掃大隊環衛工人弓偉東說。
弓偉東和工友們配合雪鏟車,迎著密集的雪花緊張清掃著這條主干道。“平時一人推的三輪車現在得三個人,路太滑,都是冰,不趕緊除干凈了很容易摔跟頭。”弓偉東露在帽子和口罩外的頭發、睫毛都掛著一層白霜,他一邊鏟冰一邊說,“這雪下得急、下得長,都清理好幾遍了。每次鏟完,風帶著雪馬上又填滿了。”
“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吃,就在路邊胡亂對付一口,然后接著干。這場雪實在太大了,都忙不過來。”香坊區城管局清掃大隊環衛工尹玉范告訴記者,自己干環衛工快20年,每回大雪都是最累的時候。“從16號到現在,每天最少也得干十七八個小時,回到家感覺骨架都散了。”
據了解,16日降雪以來,哈爾濱市共出動52500余人次,警車1400臺,專業機械設備4120余臺,運雪車輛1600余臺,運出積雪52.6萬立方米,1600名駐哈部隊官兵也深入街道現場清冰雪。為解決人力不足問題,哈爾濱市文明辦向社會發出“自掃門前雪,方便你我他”倡議,號召各級文明單位、志愿服務組織和市民共同參與清冰雪。
暴雪“后遺癥”逐步顯現
20日,哈爾濱持續三天多的暴雪終于有所減弱。此前,鵝毛般大、緊湊的雪花變成“小顆粒”紛紛揚揚灑下,全市中小學校開始復課,但清冰除雪工作依舊困難。
暴雪對黑龍江鐵路運輸造成嚴重影響。截至19日8時,哈爾濱鐵路局管內的20趟旅客列車停運,28趟旅客列車晚點運行。記者19日夜間在哈爾濱火車站看到,原本寬松的候車室擠滿了焦急等待的乘客。至20日,停運狀況好轉,哈爾濱站內停運列車由19日的9趟減少到1趟。哈爾濱鐵路部門表示,目前鐵路運輸壓力仍較大。
“今天黃瓜、西紅柿、豆角這些菜都漲價了,平均漲了三四毛錢吧。”記者在哈爾濱多家菜市場走訪發現,由于受暴雪影響,水果和蔬菜運輸較為困難,導致菜品普遍漲價。一家水果店老板表示,橘子、蘋果這些“大路貨”因為庫房存儲量比較大,都沒漲價;但香蕉、火龍果、柚子等水果供應則略顯緊俏,所以都有幾毛錢到一塊錢的漲幅。超市里購買東西的人群也比往常明顯多了不少。“不知道大雪什么時候停,多買點礦泉水、方便面和蔬菜、水果放家里,有備無患吧。”市民陳梅說。
交警頂風冒雪奮戰在一線,但哈爾濱市的交通狀況因為這場大雪仍舊糟糕,擁堵、肇事等交通狀況頻發。
雖然暴雪給哈爾濱帶來的后遺癥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去除,但在這場暴雪中,人與人之間互幫互助的溫情瞬間將成為這座城市永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