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東北網3月18日訊大慶市第三醫院老年心理保健調適單元主任楊海波告訴記者:“從初七上班,就有老人因為兒女要離開家出去工作,出現各種情緒問題,前來就診。到目前為止,每天來咨詢、住院的老人中,有一半左右是因為這個問題。現在,空巢老人的問題真的很突出。”
1、“知道我要離開,媽媽不說話,也不吃飯”
為了母親,兒子把返程的機票退了
“知道我要離開,媽媽不說話,也不吃飯。大夫,你快給看看吧!她這是咋的啦?”
一大早,小王就帶著媽媽來到市第三醫院,楊海波對她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她是節后上班接待的第一位老人。
據楊海波介紹,老人今年74歲,孩子在上海工作,平時工作忙,一年只有節假日的時候才能回來兩三次。小王告訴楊海波:“過年前,我給我媽打電話,她可高興了!過節期間也沒啥事兒,我原打算初六回上海,但是初五的時候,我就發現她情緒不是很好,不太愿意吱聲,做飯的時候也不像前幾天那樣問我想吃啥,很消極!晚上的時候,她還來來回回在地上走,整個人坐立不安,十分煩躁。”后來,為了陪伴母親,小王不得不將機票退了,又在家呆了一個星期。
楊海波說,小王媽媽的情況是典型的空巢老人節后“分離綜合征”。
“老人在準備過節的時候,心情都特別好,一心想著準備年貨,天天都興高采烈的。但是,從外地回來的孩子一要走,老人的情緒波動就會非常大,而這種情緒變化一般會在孩子要離開家的前兩天顯現出來,情緒低落、焦慮、失眠。還有的老人,如果不及時對其進行關注、疏導,嚴重時會出現抑郁等情況。”
2、“以后你再也別回來了”
兒子要走了,媽媽和他大吵一架
今年正月初五剛過,李大爺的兒子就啟程回沈陽了。李大爺的老伴兒也從與兒子的爭吵變成了與他的爭吵。不得已,李大爺帶著老伴兒來到市第三醫院,希望可以幫她緩解一下情緒。
“兒子平時在沈陽工作,是臘月二十九回到家的,三十在家呆了一天,之后就天天都有同學聚會,基本就是回家睡個覺,然后就走了。兒子的許多朋友在大慶,也是過年才聚一回。”李大爺說:“但是老伴兒受不了,之前天天盼著兒子回來,現在兒子好不容易回來了,還見不著幾面。兒子聚會結束回到家,老伴兒就和他吵架。初五的時候,老伴兒就攆兒子走,說還不如不回來呢,讓兒子再也別回家了!”
等到初六,兒子真的回沈陽上班了,老伴兒的情緒就變得更糟糕了。
“現在她每天都看我不順眼,我說啥做啥都不行,她總發脾氣。飯也不吃,你要是說多了,她就回到屋里一關門,也不出屋。就兒子打電話的時候能好點兒,但是她就是問兒子啥時候能回來,要是孩子說最近回不來,她就直接把電話掛了,然后第二天打電話還是問。”
“面對再次空巢,不同的老人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老人是不說話,情緒低落,有的老人則更多體現在行為上。這個階段,老人都比較自我,他總是希望孩子過年放假這七天都在自己的身邊呆著,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孩子回來跟朋友聚會,和老人在一起的時間短了,老人就會不高興,發脾氣,挑孩子和身邊人的毛病,一點兒小事兒也會吵起來。這還與老人的角色定位有關系,老人認為兒女還是孩子,什么事情都得聽自己的,只要不順心就會生氣。”楊海波向記者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