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不知情” 后又刻意隱瞞
“遠山乳業”董事長戴湘嘆息著說,這批玉米奶一上市,就麻煩不斷。各地經銷商普遍反映出現脹包、變味等質量問題,有的經銷商退貨,有的下架,銷售情況很不理想。
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專家說,“遠山牌”乳酸玉米奶可能在生產環節滅菌溫度控制不當。各種調查反饋信息顯示,這批貨在今年9月30日前因為各種質量問題經銷商退貨達到192件。11月8日監管部門開始采取行動后,企業派車分赴湖南、湖北等各地,收回了59件零6瓶,其余的銷售給了個人或者在經銷商手上被就地銷毀。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遠山牌”乳酸玉米奶仍在市面上流通的可能性很小。
考慮到青海“東垣奶粉”三聚氰胺問題東窗事發是在今年7月,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調查認為,“遠山乳業”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問題奶粉”作為原料生產乳酸玉米奶。而在7月8日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全市排查青海問題奶粉時,“遠山乳業”生產現場負責人面對上門調查的執法人員,簽字畫押稱企業沒有使用奶粉作為原料生產飲料。但隨著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廠房一角發現剩余的21公斤“東垣奶粉”,“遠山乳業”隱瞞違規之嫌浮出水面。
“問題玉米奶”事件發生后,湖南省和湘潭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質量技術監督局等部門迅速采取措施。李洪衛介紹,從湖南省疾控中心11月7日通報“問題玉米奶”線索開始,湖南省和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就對“遠山乳業”展開了聯合調查,迅速責令其停產整頓、召回問題產品和原料、暫扣生產許可證和要求其管理人員配合上級做好調查等處理。
戴湘等人認為,從公司自行調查過程看來,問題產品產生的關鍵在于采購環節事前檢驗過程。此外,停止使用問題奶粉后,負責原料采購的工作人員對退貨過程信息反饋嚴重滯后,也使公司喪失了處理問題的有利時機。“作為企業管理者,我們已經深刻認識到了事件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對事件造成的影響表示誠懇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