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冒嚴寒,夏頂酷暑,車站內,小區(qū)里,一片廢紙殼,一個空瓶子,賣到廢品收購站后1分1角地攢起來,寄到資助的貧困學生手中。從81歲開始,他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實現(xiàn)著一名老軍人的人生價值。
他叫葛長江,今年87歲,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qū)離休干部,三級甲等殘疾軍人。
在吉林省長春市286路公交車的終點站一帶,市民幾乎天天可以看到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在撿垃圾箱里的空水瓶、廢紙殼。如果不注意,人們還以為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拾荒老人,當看到他胸前掛著的“老干部、老黨員、老殘疾軍人拾荒資助貧困學生”紅牌時,大多數(shù)人會不約而同地喊出他的名字——葛長江。
葛長江今年87歲,是長春市朝陽區(qū)離休干部。他1947年參加革命,在戰(zhàn)斗中耳朵被震聾,左手手筋被打斷,被定為三級甲等殘疾軍人。葛長江從2004年起開始撿廢品,資助貧困學生,幾年來,共撿拾廢品近3萬斤,飲料瓶6.8萬多個,資助10余名貧困學生,捐資近5萬元。年初以來,國內各大媒體都宣傳報道了葛長江的先進事跡。賣廢品的錢專款專用
“孩子,這錢爺爺不能給你,現(xiàn)在還有許多面臨失學的孩子需要關愛,這錢得捐給他們”
葛長江1982年離休,自打那以后,他就從每月的退休金里拿出錢來資助貧困學生和困難戶。不過,最近這幾年, 葛長江卻開始犯愁了:我的工資比較低,怎樣才能賺錢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呢?
葛長江有5個子女,其中3個下崗,光靠自己每月2000多元的離休金肯定不行。直到有一天,他無意中和一位收廢品的老人攀談后,才下定決心:拾荒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