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新特點
國家層面反腐敗的制度和舉措,不僅產量多,而且“質量”過硬。同時重慶打黑經驗也被融入反腐斗爭中
地方政府頻出反腐奇招,反腐撲克、廉政彩鈴、廉政自律保健操、廉政三字經、廉政保證金、廉政灶、廉政專柜、廉內助……
按照中央的部署,反腐敗體系在2012年基本建成,而建成的重要標志就是反腐敗法的問世
腐敗新特點
針對性很強的腐敗新形式,如以“期權兌現”方式呈現。這種所謂的‘精神補償費’具有很強的效仿性,它的出現助長了貪官受賄的勇氣
近年來,我國官場或公務領域的裙帶關系、近親繁殖現象相當嚴重
官員與房地產商權錢交換,占有多幢房產等情節特別惡劣的腐敗案件
◥ 康日新
◥ 皮黔生
◥ 王益
◥ 溫明炬
◥ 易光明
2011年伊始,全國省、市、縣、鄉四級黨委將自下而上進行新一輪換屆,地方各級人大、政府和政協換屆工作也將陸續展開。
由此,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嚴肅換屆紀律、保證換屆風清氣正視頻會上指出,要加強對地方換屆工作的紀律保障,堅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預防在先,嚴肅換屆紀律,保證風清氣正。
一個星期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強調,堅決反對腐敗、嚴厲懲治腐敗分子,要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家高層領導人在新年伊始,連續對腐敗“宣戰”顯示出我國對反腐工作的高度重視,更是對2010年的總結與回顧。
在已經過去的2010年,我國在腐敗與反腐敗的較量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縱觀2010年反腐路線圖,不難發現,腐敗與反腐敗都出現了新的特點和新的動向,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分水嶺和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在不斷的博弈與角力中,2010年反腐路線的走向終于在2011年新年伊始一場“反腐無用”的論戰中達到了高潮。
諸多業內人士均認為,“反腐無用論”的背后,是人們對于反腐制度缺失和長期規劃的焦慮,無論是業內專家還是普通民眾都將未來反腐的最大希望寄于制度建設和法治建設。
2010年腐敗新特點
著名反腐學者、中央黨校教授林喆認為,2010年腐敗沿襲了自2006年以來的三大特點。
首先是落馬官員的級別高。
據林喆介紹,在2010年落馬官員中省部級官員有11人。如,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原副主席劉卓志,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康日新,浙江省原紀委書記王華元,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天津市委原常委皮黔生等。
其次,貪腐金額大。上述腐敗案件的涉案金額都在500萬元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千萬元以上。如廣東省政協原主席陳紹基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就達人民幣2959.5萬余元。
第三個特點是:群蛀現象依然嚴重。如,涉嫌股票內幕交易的廣東省中山市市長李啟紅案牽涉十多人,其中五人來自李啟紅家族,包括李啟紅夫婦,李的一個弟弟、弟媳和妹妹;江西國土系統掀起反腐風暴,共計有13名縣處級以上官員落馬。
除了上述“老特點”外,2010年一些腐敗的新特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種是,針對性很強的腐敗新形式,如以“期權兌現”方式呈現。所謂“期權兌現”是指在受賄者被處罰后,行賄者對已不再是官員的該落馬貪官給予巨額補償費,為之補償受賄遭到的懲罰。
“這種所謂的‘精神補償費’具有很強的效仿性,它的出現助長了貪官受賄的勇氣。”林喆說。
還有就是“裙帶現象”。近年來,我國官場或公務領域的裙帶關系、近親繁殖現象相當嚴重,從機關、各政府部門,到高校、企事業單位,父子、夫妻、連襟等親屬分居上下級或同級領導崗位的現象比比皆是。
林喆告訴記者,2010年,近親繁殖又蔓延到國家公務員的錄用或考試方面上。
此外,林喆特別指出,2010年還出現了一些情節特別惡劣的腐敗案件亟須引起人們警惕。如上海市房管局陶校興嚴重違反廉政準則,與房地產商權錢交換,占有多幢房產的腐敗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