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基地:將黨建觸角延伸到每個企業
“單位有了黨支部,我的入黨申請書有著落了。”前些天,韻金機電公司職工葉黔波興奮地將自己的入黨申請書送到黨支部書記朱金國手里。這是黨支部成立來,朱金國收到的第6封入黨申請書。
韻金機電黨支部是街道商會黨支部孵化的第一個企業黨支部。原來單位只有2名黨員,組織關系要掛靠,組織生活不能正常進行。后經商會黨支部幫助培養了2名黨員,終于單獨組建了自己的支部。
近年來,商會黨支部在對街道轄區內非公企業及從業人員、黨員數等進行全面摸底梳理的基礎上,按照“行業相近、地域相鄰、便于管理”原則,通過單獨組建、聯合組建、區域共建等方式,逐步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目前已幫助2家企業建立了黨支部,14家企業建立了聯合黨支部,協助街道建立了江北區首家非公企業區域化綜合黨委寧波牛奶集團黨委。
溫馨家園:精心服務企業黨組織和黨員
“為更好的服務企業黨組織和黨員,我們建立了企業黨建聯系人制度,在堅持黨務服務的基礎上,努力為企業提供培訓、科研開發、指導創建等全方位、立體式的服務。”商會黨支部書記黃祝夫說。
為此,商會黨支部積極打造開放式的黨建工作平臺,依托洪塘人力資源中心、經濟發展中心、中部科創中心、創業指導中心等平臺,從街道能夠協調提供的各類政務和社會公共服務入手,不斷創新完善非公企業發展迫切需要和黨員強烈要求的服務項目。在商會黨支部指導下,藍野醫療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寧波江北科技創業園”,匯聚了一批科技型企業,目前已有23家不同類型的科技企業入駐,為街道企業今后產業結構優化奠定了基礎。
同時,商會黨支部還通過聯歡會、交友會、企業家沙龍等形式,搭建企業間的溝通交流平臺,增進不同企業黨員和員工之間的交流;舉辦業務培訓、講座,在企業管理、發展規劃、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幫扶和支持,使之成為企業黨員溫馨的家園和“主心骨”。
“時刻記著自己是共產黨員”
八旬老漢20多年年年堅持趕回老家交黨費
春節前,慈溪市白沙路街道西華頭村的華利川老人走進村委會辦公樓,鄭重地向村黨總支部交上了30元黨費。20多年間,每年年初身在異鄉種地的老人都會準時趕到西華頭村,交上他這一年的黨費。
今年80歲高齡的華利川老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1956年入黨。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老人一直恪守著自己的信念,那就是永遠忠誠于黨。1963年國家暫時困難時期,華利川響應黨的號召和妻子一起去寧海耕種土地,這一去就是40多年。20多年前,老人的組織關系遷回西華頭村,此后每年年初老人都會趕回來親手交上黨費。
“每年趕過來交黨費是因為我時時刻刻記著自己是個共產黨員。”老人說,現在他身子骨還硬朗,在寧海還種著六七畝地,只要身體健康,他就一定會堅持參加組織生活、交黨費。
村里不少人被老人的行為深深感動。村黨總支書記孫利群告訴我們,老人的做法給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全村的黨員都決心像老人一樣心里時刻想著黨,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多奉獻多出力。(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