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經狀況的初步好轉,還不是根本好轉。1950年6月召開了黨的七屆三中全會。毛澤東指出,我國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三個條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針對有些地區在對待階級關系上出現某些“左”的傾向,毛澤東強調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土地改革,肅清國民黨殘余、特務、土匪,推翻地主階級。在這個復雜的斗爭中,必須處理好同民族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和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不要四面出擊,樹敵太多,造成全國緊張。全會明確反對企圖提早消滅資本主義實行社會主義的錯誤思想。七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重要會議,為全面實施《共同綱領》規定了明確的戰略策略方針和行動綱領。
正當中國人民全面落實七屆三中全會的部署,為爭取財政經濟狀況全面好轉而斗爭的時候,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隨即打著聯合國旗號武裝干涉朝鮮并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侵朝美軍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門江,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的城市和鄉村,新中國面臨著外部侵略的嚴重威脅。
在這個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月19日,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毅然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重任。到1951年6月,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軍緊密配合,歷時八個月,連續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回到三八線附近,敵人被迫同意與我進行停戰談判。與此同時,黨和政府在國內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熱忱。在整個戰爭期間,全國人民支援朝鮮前線的捐款可折合戰斗機3710架,各種作戰物資達560萬噸,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此后持續兩年的打打談談中,美國將其全部陸軍的三分之一、空軍的五分之一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朝鮮戰場,中朝人民軍隊針鋒相對,以打促談。敵我雙方投入戰場的最高兵力達300多萬,兵力密度、敵方空中轟炸密度和許多戰役戰斗的炮火密度都是空前的。在異常殘酷的戰爭中,志愿軍指戰員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創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三年來,志愿軍中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英雄功臣。
美國在戰場上沒有得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沒有得到。它遭到的空前的嚴重失敗,使它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帝國主義擴大侵略的野心,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蘇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感到必須重新估計中國在世界上的分量。帝國主義從此不敢輕易欺侮和侵犯中國,為我國新民主主義改革和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朝鮮戰爭爆發后,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一批反革命分子一時氣焰囂張,大肆散布謠言,進行種種破壞和搗亂活動,甚至襲擊政府機關,殘害干部和群眾。針對這種情況,黨中央作出決定,從1950年10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大張旗鼓地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歷時三年的鎮反運動,基本上掃除了國民黨反動派遺留在大陸的反革命殘余勢力,曾經猖獗一時的特務、地下軍、反動會道門等黑社會組織及舊中國歷代政府都未能肅清的湘西、廣西匪患基本上被肅清。我國社會秩序獲得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抗美援朝戰爭和各項改革建設工作。
二、新民主主義改革和建設的全面展開,國民經濟的恢復
在抗美援朝戰爭進行的同時,黨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定,從1950年冬到1953年春,領導了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和其他各項新民主主義改革和建設,勝利完成恢復國民經濟的艱巨任務。這一切為大規模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準備了條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頒布了由中共中央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國人口大多數的新解放區農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從1950年冬到1952年底,全國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在約有35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黨決定分別不同情況,用更長的時間,采取適合各少數民族特點和有利于民族團結的政策和措施來完成民主改革任務。在西藏地區,中央決定由西藏地方政府自動進行改革,并耐心等待各種條件的成熟。后因1959年西藏上層統治集團發動武裝叛亂,中央在平叛的同時,應廣大農奴和進步上層人士的要求,開始在西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至1960年10月基本完成。這標志著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基本結束。
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的基本完成,摧毀了中國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消滅了封建地主階級,使深受剝削壓迫的中國農民獲得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擺脫千百年來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縛,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黨依靠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覺悟有組織的階級隊伍,完成了對舊的鄉村基層政權的改造,為中國社會逐漸走向進步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封建斗爭的一個偉大勝利。
新民主主義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國營工礦交通企業的民主改革。在改革中,清除隱藏在企業內部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殘余勢力,廢除舊社會遺留的官僚管理機構和各種壓迫工人的制度,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會議,吸收工人參加工廠管理,調動了廣大工人群眾當家作主、搞好生產的積極性,為恢復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事業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婚姻法規定:“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這是我國反封建斗爭深入的表現。與此同時,黨和政府還采取堅決措施,徹底取締舊社會遺留的賣淫嫖娼、販毒吸毒、聚眾賭博等各種丑惡現象,使社會風氣大為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