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生產運動
棗園又名延園,位于延安城西8公里處,因棗樹多而得名,是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間,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現舊址有一座小禮堂、三座平房和20余孔窯洞。毛澤東在此居住期間,先后撰寫了許多重要文章,其中收入《毛澤東選集》的就有28篇。

鳳凰山麓毛澤東舊居
南泥灣位于延安城東南90華里處。1940年,回防邊區的一二○師三五九旅從綏德開往南泥灣,既守衛延安南大門,又開荒生產。經過3年的時間,三五九旅使昔日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豐衣足食的陜北好江南。1943年9月,毛澤東視察南泥灣時高興地說:“困難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動手征服它,它就低頭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們沒有外援,假定將來有了外援,也還是要以自力更生為主。”

棗園毛澤東舊居
王家坪位于延安城西北3華里,占地面積60畝。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所在地。這里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王稼祥等領導人的舊居及軍委禮堂和會議室。軍委和總部在這里領導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同時又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1946年3月11日,毛澤東在這里同從蘇聯學成歸來的大兒子毛岸英有過一次不尋常的談話。久別重逢,年過半百的父親多想把兒子留在身邊啊,可是他卻要兒子去吳家棗園拜勞動英雄吳滿有為師,上“勞動大學”。兒子沒有辜負父親的希望。秋后,他背著自己生產的小米回來了,這是一張實實在在的畢業證書。

延安寶塔山
清涼山,又名太和山。在延安城東北延河對岸,隔河與鳳凰山、寶塔山相望。黨中央在延安時期的新華通訊社、新華廣播電臺、解放日報社、新華書店、中央印刷廠等新聞喉舌機構設在清涼山上,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向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傳播真理的新聞事業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