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沙家浜的地名,居然也隨著這劇名的變更而多次變動:最早的時候,這兒叫作“橫涇鄉”;《蘆蕩火種》出來后,就先后更名為“蘆蕩公社”和“蘆蕩鄉”。待到劇名改成了《沙家浜》的時候,這里就變成“沙家浜鎮”了。在我的整個沙家浜游程中,我覺得唯有這段極富戲劇性的掌故,才是那位村姑導游的導游詞中最為精彩的內容。
“蘆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出門先動櫓,抬腿就下湖”,真個是“好一處江南魚米鄉”呀。然而說來奇怪,在如此美輪美奐的人間天堂里游覽,最后收獲的游興觀感,竟然就是那一個接一個的“沒有想到”――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里的自由市場,居然就設在水面上。一艘艘滿載著菜蔬魚蟹、日常百貨的船兒,在湖面上對峙列隊排成水上小街?!肮浣帧辈少彽娜藗円惨簧膿u櫓駕船,就在水上小街中間徜徉穿行。如此水街奇景,讓人過目難忘。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里的茶館居然大多都叫“春來茶館”,一打聽,才驚訝不已地發現,全鎮的“春來茶館”竟然有三四十家之多呢。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里的70多艘手搖船,與江浙一帶常見的烏篷船卻并不相同,因為這手搖船上的船篷不是半圓形,而是長方形的,四周敞篷,像座水上涼亭。我怎么也沒有想到,“春來茶館”那位機智美麗的阿慶嫂的生活原型,竟然是當年“東來茶館”里以叔侄身份作掩護開展地下工作的兩個男人的藝術復合……
“沙家浜,天下傳,魚水情,好榜樣”,這是原國務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為沙家浜所寫的題詞;“蘆蕩火種,魚水情深”,這是沙家浜廣場巨幅照壁上的楹聯。我想:這則題詞的“詞眼”和這幅楹聯的“聯眼”,應該都是那個“情”字。因為,這兒的蘆葦蕩有情,曾經恩情深深地護佑過新四軍“江抗”的36名傷病員,為他們療傷蓄銳,讓他們插翅高飛;這兒的紀念館有情,正在戀情深深地展示著一件件革命文物,薪傳著蘆蕩火種,啟迪著紅色理想;這兒的阿慶嫂有情,還在鄉情深深地張羅著春來茶館,沏熱碧螺春,迎迓十六方……
啊,情系沙家浜,感謝沙家浜。就在我執筆漫憶沙家浜游蹤的時候,網上又傳來幾則關于沙家浜的最新訊息。一是一部由黃蜀芹導演,陳道明、許晴等聯袂主演的30集電視連續劇《沙家浜》,在這兒拍攝完畢并播映;一是中國商業聯合會近日授予江蘇常熟招商城為“中國男裝中心”和“中國品牌服裝中心”稱號;一是中國常熟首屆沙家浜旅游節將于9、10月間舉行。然而,最為精彩的,應該是原沙家浜36個傷病員之一的、當年沙家浜連的第二任指導員金輝的女兒,最近將她家珍藏了66年的一部《沙家浜連花名冊》,作為獻給建軍80周年的禮物,無償贈送給了解放軍某集團軍“沙家浜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