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天堂、穿越森林------------------------
5月3日晨,天氣放晴。我們披著太陽的金輝開始向大別山主鋒“天堂寨”沖刺。山勢比昨天攀登的龍劍峰要緩。更多的是考驗我們的耐力而非登山技巧。每當登上一個小山峰時,大家都會停駐片刻,看山下的白云向海洋一樣圍繞著山峰,場面蔚為壯觀。此時,真像縱身跳入這云的海洋,暢游一番!偶爾幾只彩色的山雞從頭頂掠過,婉轉的啼鳴劃破長空。晌午十分,我們終于成功登頂。在頂峰標志牌前凝固了歷史的瞬間——合影留念。“齊魯青未了,一覽眾山小”。俯瞰十萬大山,這首詩句找到了最好的注腳。雖然心中充滿了萬長豪情,但是此刻此景才真正感受到人的渺小,因為腳下是廣袤的大地,頭頂是無垠的天空,而人只是滄海一粟而已!在頂峰用過午餐后,我們開始向原始森林進發。進入森林前,我們一直在山梁上行走,兩旁是清風行云。經過一個小時,爬過一個約60度的陡坡后,我們終于到達森林的門戶“雞心石”。大家立即進入戰備狀態:涂抹清涼油、砍削拐杖、戴上手套、扎緊褲腳。休憩片刻后,開始進入森林。由于我們是從山上往山下穿越,其實是在下行森林。沒有路,就由一個向導在前面探路,一個向導帶隊。最前面的向導每當確定方向后,就大聲告訴領隊的向導,從而保證方向的正確。我也隨時拿出指北針,校對前進的方向,發現我們在向東北方向行進,始終沒有偏離方向,不得不佩服探路向導的火眼金睛。行進隊伍跟得很緊,每個人之間保持不超過1米的間距,從而保證不會有人掉隊。因為霧氣很濃、枝葉茂密,森林里的能見度也就大概10米距離。森林里泥土很松軟,走在后面的人都是在踏實了泥土后再往下走,以防止石頭、土塊向下滑,砸到前面的人。同時還要分開荊棘、枝葉的阻攔,這時大家的打狗棒(拐杖)發揮了作用。可是,另外一個功能卻沒有發揮,那就是在遇到蟒蛇、野豬之類的野獸后,作為防衛武器用。也許是野獸看到我們人多勢眾,早已退避三舍了吧!森林的空氣潮濕而又新鮮,兩片肺葉在這里痛痛快快洗了一個澡。最愛是森林里的杜鵑花,孤獨、堅韌、嬌艷,也許開過幾十個年輪,也無人欣賞!只為千年等一會,等最勇敢者來把它采摘!森林的溪流緩緩流淌,時間也在這里放慢了腳步,在這里誰還計較時間呢?一切都順其自然,回歸到生命的本原!森林里漸漸放黑,向導有點著急了,因為我們必須在天黑之前穿出森林,天黑以后,森林里就不能辨別方向了。快到下午6點時,前面傳來了探路向導的歡呼,我們走到出口了。大家簡直就是一群野人,蓬頭垢面、滿聲泥土沖出了森林,很快就看到了當晚的宿營地:造錢坳的林場石屋。在濃霧中仿佛是森林里的蓬萊。幸運的是:當天看林人在這里。這意味著我們能得到食物補給。看林人是位老伯,向大山一樣對我們敞開了胸懷。仍下沉重的背包后,我們在石屋里點起了篝火,開始準備晚餐。老伯慷慨的拿出了臘肉、香菇、綠色蔬菜、4只鮮活的土雞,還有兩瓶老白干。我們僅付出了很少的錢。女孩們象村姑一樣到小溪里洗菜去了,李良儼然一位大廚烹飪起來。天完全黑下來后,豐盛的晚餐端上了桌面,這可是進山以來最豐盛的一頓了。大家舉杯同慶,為成功穿越森林而歡呼!然后是風卷殘云、大快垛頤!接下來,我們圍繞著篝火輪流唱起歌來,唱愛情、唱朋友、唱心情。此時,大家都是這樣坦誠,像大山,沒有偽裝,只有真實!
-------------------------------下山啦------------------------------
5月4日,天氣變陰,時而飄起小雨。睡過一個懶覺后,我們開始起程下山了,沿途要經過最后一個景點:風龍井。途中除了過獨木橋要小心翼翼外,其余路段都是順風順水。走到一處溪流旁,向導率先發現了水潭里的娃娃魚,大家一擁而上,大飽眼福。我們都是第一次看到野生的娃娃魚。可惜沒有聽到娃娃魚的孩啼。下午約1點左右,我們到了風龍井,一掛瀑布下垂到一波碧潭。據說向潭里仍一塊石頭,立即就會掛起大風。我們向潭仍了不少石頭,但是仍然風平浪靜。傳說畢竟是傳說!但是因為傳說,景色道是增添了一分神奇!下午,我們抵達山腳,住進旅館!終于可以洗個熱水澡,睡上軟綿綿的床了。此時,竟然覺得這是一種享受!
5月5日晨7:40,我們座上了返滬的快客,每個人都懷著依依不舍,而又勝利逃亡似的心情。別了!大別山!你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天堂!
來源:紅網綜合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