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之際,海外媒體和專家學者紛紛撰文,探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執政特點等發表看法。
前西班牙駐華使館商務參贊、前西中企業家委員會主席恩里克·凡胡爾最近發表題為《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八個關鍵問題》的文章。凡胡爾在文章中說,中國共產黨是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黨,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選擇的這個新方向使共產黨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經濟革命的主角,因為從來沒有一個如此龐大的民族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物質生活條件如此根本性的改善。
文章說,近年來,互聯網和整個通信行業的發展大大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改革的中國不僅帶來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大大改善了個人自由和安全程度。如果你同中國新興的企業家和專業人士交談后就會發現,他們普遍對政治體制和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持支持態度。這些專業人士和企業家認為,中國共產黨是穩定的最大保障。中國面臨諸多壓力和沖突,如果沒有強大的共產黨政府,不穩定和混亂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文章認為,與蘇聯和其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民主過渡不會出現明顯的斷裂點。這是一個漸進式的、緩慢的、并且仍然是有自身特點的過渡。
前英國《金融時報》駐北京記者理查德·麥格雷戈撰寫的《五個關于中國共產黨的謎思》文章說,中國的政治體制仍然保持著共產主義和列寧主義。在改革開放之后,共產黨最大限度地讓人民自己去改善生活。
文章說,毫無疑問,中國有很多管理發展方面的重要經驗可以傳授給其他國家,如通過在各地試點來微調改革、管理好城市化進程、使大城市不出現大規模的貧民窟和棚戶區等。中國的成功使得一種避免強加自由市場和民主的新興的“北京共識”流行起來。中國共產黨說得很清楚:它不想讓中國成為西方式的民主國家——而且看起來它也有所需的一切條件來確保中國不會走上那條路。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其發表的《中國的民主化及其限度》文章中說,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轉型,中國也必須加快民主化進程。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學界還是政界,一個逐漸形成中的共識是:中國需要民主,而民主必須是漸進的。文章同時認為,民主化必須推進,但民主化是有限度的,泛民主化并不可取。
文章說,反觀一些發展中國家,盡管也實行西方式民主,但民主的品質極其低劣,民主往往是和無秩序與暴力聯系在一起。除了民主缺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支持外,泛民主也是其中重要的根源。民主本來只是政治領域的秩序,但這些國家把民主的原則擴散和應用到社會、經濟、文化和教育等各個領域。這一方面很容易導致社會的無政府狀態,另一方面也使得民主的品質成為問題。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