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的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優秀領導干部,杰出的新聞工作者,中國日報社原社長江牧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2年1月24日4時2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江牧岳同志,原名蔣桂銳,曾用名蔣慕岳,1915年11月出生于四川蓬安。1932年考入四川嘉陵高中。青少年時期,他勤奮好學,追求進步。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從事抗日救亡運動,任四川各界救國會常委、成都民族解放先鋒隊隊部委員。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主辦《星芒報》,任成都星芒社黨支部書記、中共成都市文委成員。他積極組織、盡心盡責,出色地完成了上級黨組織交派的各項任務。
1938年冬,江牧岳同志任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戰地新聞服務隊第一支隊負責人,他帶領同志們積極為成都各報撰寫戰地新聞,宣傳聯合抗日。1940年至1943年曾任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北方辦事處總干事,新華日報(華北版)記者、通聯科科長,新華社華北總分社編委。1943年秋任新華日報(太行版)副總編輯。1946年在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工作。同年11月任冀南日報副社長、新華社冀南分社社長。1948年任新華社中原總分社豫西分社副社長。同年秋任桐柏日報、桐柏分社社長。在當時通訊系統不健全、地方稿件匱乏的情況下,他加強理論學習,準確把握政策,組織優秀稿件,提升了稿件的數量與質量。工作期間,他按照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方針政策,通過新聞報道工作,為擴大黨的影響、弘揚黨的理念、推動黨的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
1949年秋至1954年,江牧岳同志歷任中南工人日報社社長,中南總工會常委、文教部部長、秘書長。1954年秋至1957年秋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副部長、部長。他考慮問題全面客觀,從實際出發,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環節和重點問題,妥善安排,有效實施,不斷創新,擴大了工作成果,弘揚了時代新風。
1957年秋,江牧岳同志任浙江日報社社長,在1959年反右傾運動中,受到錯誤批判。1960年秋至1962年11月任杭州大學副校長。1962年11月至1963年7月任浙江師范學院黨委書記。他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反對浮夸,主張實事求是。在學校任職期間,他緊抓教學、注重實效、發揚民主、團結同志,善于通過細致調研謹慎穩妥地處理問題,高質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受到廣大師生的贊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1963年,江牧岳同志任中國外文局副局長,“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勞動,1973年恢復組織生活和工作。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9年,江牧岳同志調到人民日報社擔任英文日報(即中國日報)籌備組負責人。雖已年過六旬,但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這一全新的事業中,身先士卒,不畏艱難,帶領籌備小組構建班子、確定方針,網羅人才、搭建隊伍,廣泛調研。在他和籌備組的努力下,中國日報于1981年6月1日正式創刊,為日后中國日報事業不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推動國家對外傳播事業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1年中國日報社成立后,江牧岳同志任中國日報社社長,1983年4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1984年7月任中國日報社顧問。江牧岳同志組織領導能力出眾,新聞工作經驗豐富。他認真領會黨和國家政策要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密切關注國內外受眾的實際需求,善于借鑒中外媒體先進經驗,解放思想,積極創新,不斷提升報社的新聞宣傳、內部建設和改革發展等工作水平。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謙和友善、平易近人、關心同志、作風民主,重視教育和培養年輕人,能夠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報社員工的愛戴和國內外讀者的好評。
江牧岳同志在1986年12月離休后,依然關心國家和報社的事業發展,堅持讀書看報,關注新聞時政,積極為報社的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江牧岳同志曾任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徐霞客研究》編委會主任,先后主持出版了18輯《徐霞客研究》。在多年的研究實踐中,他組織策劃了許多徐霞客研究、紀念活動,繼續為社會作出奉獻。
江牧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不斷追求真理、為黨的新聞出版事業奮斗的一生。從早年投身革命、從事新聞工作開始,他始終堅持革命信念,發揚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精神,刻苦學習并積極踐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相結合,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帶領、引導一批批新聞工作者為國家的新聞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江牧岳同志的逝世,是黨的宣傳思想戰線和新聞戰線的一大損失,也使我們黨失去了一位好黨員、好干部。我們深切悼念江牧岳同志,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和繼承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優秀品質,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發揚傳統,開拓創新,團結一致,積極進取,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而努力奮斗!
江牧岳同志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