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組“急難救助基金會” 做臺商的情感串聯
作為青島市臺商協會的領頭人,官俊博自2008年初掌青島臺協,已經連續做了幾項 “創舉”。除了建立“海貝網”,通過網絡營銷工具協助臺商展銷商品,官俊博還召集了一批在地臺商籌組“急難救助基金會”。
官俊博認為,青島臺商不同于南方等其它地方的臺商,能有大企業作為主體和因為產業鏈連接的原因,可以形成很好的團聚作用,彼此影響,相互依靠扶持,從而形成臺灣商業圈;而在青島,臺商行業并不集中,獨立性較強,就更需要協會的凝聚與幫助。
“急難救助基金會的成立,使我們有更多的力量來幫助在青島的臺商。”官俊博表示,2008年的四川強震使青島臺商意識到,需要建立一個急難救助組織,來協助臺商處理各種意外事故,而后來發生的青島臺商意外事故也使 “基金會”的建立更為迫切。“急難救助基金會靠著相互扶持,點點滴滴匯集了大家的愛心,成為青島臺商急難救助的新渠道。”現在該基金會隨時都有至少十幾萬的基金儲備,用以應對突發事件。
官俊博會長談起青島臺協會員時說,“青島臺商已有非常好的凝聚力,很多臺商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不計回報為大家服務。”青島市臺協幾乎每個月都會舉行一次大的活動,如五月份櫻桃節、六七月份釣魚、八九月份摘葡萄,通過開展這樣一系列的活動,臺商們從情感上真正串聯了起來,彼此相互扶持。
扎根大陸 發展品牌邁大步
扎根大陸20余年,官俊博可以說是臺商在大陸發展和兩岸關系變化的見證者。
官俊博認為,臺灣應該進一步背靠大陸市場,緊密合作,發展自己的品牌優勢。“從康師傅、統一到旺旺、徐福記,幾十年的經驗讓我們看到了臺灣品牌在大陸的潛力。一個在臺灣不起眼的小公司,根植大陸后發展成享譽國際的品牌。這源自兩岸共同的文化背景、血緣關系,以及大陸市場對新生品牌的包容和接納。”
官俊博的企業目前與日本公司合作,他認為,相比于其他跨國集團公司雄厚的資金、規模、經驗等優勢,自己的優勢在于大陸近20年的經驗以及累積的人文根基。正因為如此,官俊博希望能有更多的臺商把握住大陸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機遇,努力脫離代工的簡單制造階段,步入品牌創造與產品研發的行列。
官俊博對研發與設計有一個獨特的解讀,他說:設計公司販賣銷售的是“未來”,做的是把概念與夢想“可視化”的工作。他也希望臺商能夠抓住兩岸經濟合作的機遇期,攜手邁開大步,走向國際,共同造夢。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