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
“兩房”債券本質上不享有政府信用
過去40年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融資體系一直是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共同參與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從銀行和其他貸款發放機構處購買抵押貸款債權,然后將其打包證券化后賣給投資者,當房貸借款人違約時,這些投資者不會蒙受損失。很長一段時間來,投資者都認為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得到政府隱形擔保的(即上文提到的“政府支持企業”,G SE),這使得二者可以按低于市場的利率借款,發放30年期固定利率的貸款。
“然而,在美國法律框架下,所謂的‘政府支持企業’,其本質仍是私人機構,只不過其設立和經營需美國國會特許,本質上并不享有政府信用。有關這一點,2010年定稿的美國《多德-弗蘭克金融法案》專門進行了重申:房利美、房地美以及聯邦住房貸款銀行(Federal H om eL oanBanks)不應被視為美國政府機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
魯政委強調,如此一來,美國政府對中國等海外投資者做出的確保G S E具備能力履行財務責任的承諾,其實不過是沒有任何實質保障的“空頭支票”或者“口頭安慰”。據悉,中國政府最早自2009年8月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始,即對美國“政府支持企業(G SE s)”履行財務責任的能力表示高度關注,并在2010年5月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2011年初胡錦濤主席訪美的《中美聯合聲明》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敦促美國政府要確保此類機構“具有足夠資本和能力以履行其財務責任”。
魯政委認為,從根本上來說,獲得美國國會的保障才是具有本質意義的。但是,從美國的政治格局來看,想要獲得美國國會在這個問題上的明確擔保,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隨著美國經濟逐步趨于好轉,國會對房地產可能拖累經濟的擔心預計會持續減弱,由此指望美國國會在此問題上采取積極的合作態度就會愈加渺茫。
謹慎
中國須警惕投資“打水漂”
“兩房”可能將被終結的命運更是牽動了國內眾人心,很多人擔心中國對“兩房”的投資會不會因此而“打水漂”。
在去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之后,國家外匯管理局曾表示,我國外匯儲備沒有投資“兩房”股票。“兩房”的債券目前還本付息是正常的,價格穩定。外匯局同時表示,會繼續密切關注“兩房”相關進展,保障外匯儲備資產安全。但究竟中國外匯儲備中持有多少“兩房”債券,至今官方未曾公布過。《經濟參考報》記者10日致電外匯局詢問此事,也未得到相關答復。
除了官方儲備對“兩房”債券的投資,一些國內的金融機構也購買了部分“兩房”債券。例如,中國銀行2010年中報顯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其持有美國房地美公司和房利美 公 司 發 行 債 券 的 賬 面 價 值 為8 .1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5 .59億元);“兩房”擔保住房貸款抵押債券的賬面價值為16.6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13.02億元)。“目前以上兩類債券還本付息正常。”中行稱。
據多家國內媒體的猜測,國內機構持有“兩房”債券的規模大約在5000億美元左右。外匯局曾表示,“兩房”債券規模大、流動性較好,在債券投資領域一直是各國中央銀行進行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對象。危機期間,“兩房”獲得美國政府的積極救助,總體情況穩定。但是,趙慶明強調,“兩房”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因為,一旦美國政府“退出”兩房,則“兩房”債券將等同于垃圾債。而目前,“兩房”債券的信用級別是美國的國家信用,收益率水平甚至高出同期限美國國債。記者查閱房利美和房地美201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得知,去年第三季度,房利美凈虧損為34.6億美元。其“兄弟”房地美凈虧損為25億美元,而加上需要支付政府救助金總額達16億美元的股息,當季共虧損41億美元,這也是房地美在過去十三個季度中第12次出現虧損。
“按照西方所一貫秉承的‘如果指望政府出錢救助私人機構,私人投資者自身也必須承擔損失’的原則,中國投資者固然不會在‘兩房’相關債券的投資上最終出現全損,但也幾乎不可能全身而退!因此,如果可能,我們仍建議:必須擇機積極減持相關債券。”魯政委說。
不過,渣打銀行經濟師嚴瑾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也不必過于擔憂“兩房”問題對國內投資者的影響。她指出,根據渣打銀行的追蹤研究,中國對包含“兩房”債券在內的美國機構債的投資在過去幾年內一直在減少,投資美國機構債占外匯儲備的比例從2007年30%下降至2010年11月的16%,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在將投資轉向其他方向。
外匯局日前表示,將堅持外匯儲備多元化投資策略,穩步拓展投資領域。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評估外匯儲備經營的風險承受力,繼續加大對投資領域、產品和工具的研究,堅持長期戰略性的投資理念,在審慎評估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多元化投資,實現外匯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的目標。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